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1、原因论和目的论
原因论: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了不出门。
目的论:为了不出去而制造了一些说服自己不出门的症状。
但如果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2、否认心理创伤(否认自身经历决定现在的成功或失败)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3、愤怒其实只是可收可放的一种“手段”。
某些时候,是因为我们内心知道,表现出愤怒,是一种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的更快捷的方式。——即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目的论)
4、主张不要被过去束缚而无法获得幸福(原因论)
要考虑人的潜能,人是可以改变的存在。(目的论)
5、尽管欣赏羡慕别人,也要学会悦纳目前的自己,而不是想变成某人。
即如果当前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阿德勒:“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想成为别人,是因为一昧关注“被给予了什么”。)
6、人不是可更换的机械,而是更新,改变现实。
7、人们常常下决心“不改变”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生活方式,性格,世界观/人生观
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可以由自己重新选择。
可能是觉得,不改变比较简单。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如何应对眼前以及结果都可以根据经验推测。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
——勇气心理学!!
之所以不幸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8、人生取决于当下,要有“摈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目的论:“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1、讨厌自己——目的论:是因为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喜欢自己的目的,而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不是优点。
不应该是治疗自己的缺点,而要接受现在的自己,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鼓励)
2、人的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3、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主观解释,即要把事实看做缺点,还是优点。
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上,因此价值问题最终也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上。(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不存在,我不用和别人比较,不用去在意自己的不足,就也不会自卑,不会烦恼。)
4、人会产生“追求优越性”。——而无法达成,就会产生自卑感。
应正确利用自卑感,摈弃自卑感,进一步向前,不满足于现在,不断进步,要更加幸福。要有向前迈进的勇气!!(并不是自己不行!也不是现实不能改变!)
自卑情结: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接口使用的状态。
拥有自卑情结,会变得”不想成功”。(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当前所享受的乐趣,也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不自由,也更愿意维持现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