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建立西晋后,仅仅存在了51年就灭亡了(统一仅36年)。灭亡的原因除了司马家族内部的问题,还有拗不过的历史大势。
1. 气候变化
之前讲过,东汉末年出现一个小冰期导致灾害连年民不聊生,最终爆发黄巾起义。其实从东汉中期气温就开始下降,北方匈奴分裂为两支,南匈奴因为气温下降不断南迁移居到长城以南。其他胡人也陆续南迁。到三国魏晋时期,气温下降到了最低点。
(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次气候变化出现在明清交替时期。因此可以说,气候变化是朝代更替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豪族的发展
黄巾大起义后,中原的豪族们为了增强自卫能力,纷纷建起一个个坞堡,就像一个个城市一样,自给自足。这严重削弱了帝国的统治能力。朝廷没法征税,也就没有收入来源,自身难以支撑,更无法对付北方的匈奴和其他胡人。
3. 士族的腐败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士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西晋建立后,政风黑暗,唐赃枉法,贿赂风行。很多士族在社会动荡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再分配几乎,于是一边凭借九品中正制给自己的行为制度化,一边高谈阔论地往口袋里装钱。社会风气大大地败坏。
(注:同时也有一些人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因东汉末年,官方的儒教已经发展地十分精致,而到此时变得更加精致。一句儒家经典,能被写出十几万字的注解。然而再精致也改变不了社会状况,因此很多人抛弃了儒教,开始谈玄论道。这就是魏晋玄学。还有的人看透了世间,转回内心寻找安宁,如陶渊明。)
4. 西晋皇族的内斗,史称八王之乱
晋武帝司马炎看到士族垄断朝野又无力整治,为了维护统治,只得大肆分封同姓诸王,力图让他们守卫全国各地,压制士族,拱卫朝廷。结果诸王争权夺位打得头破血流,造成了八王之乱。而八王之乱期间,南下的胡人成了他们各自的帮手。然而胡人也不是听凭使唤,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攻都虏帝,最终造成了天下大乱。史称永嘉之乱。
(自永嘉乱后,开启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混战近130年,十六国。影响深远)
东晋建立
永嘉乱后,士族们只得带着各自的人往胡人少的南方逃跑。皇族的大支在战乱中死去,其中一个小支司马睿活了下来,在建康建都,史称东晋。
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因此这一时期又成东晋十六国。东晋又与之前的孙吴已经后来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南京为六朝故都。
东晋是在士族支持下建立的,因此比西晋更需要与士族合作。而士族内部也分等级。高等士族掌握朝政,低等士族统领军队。政军分离最终造成了东晋的覆灭。高等士族里有很多人也开始谈玄论道,甚至追求病态美,把自己塑造成弱柳扶风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高贵,与其他人区分开。就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低等士族终于忍无可忍。之前讲过,桓氏的后代在一百年后实现复仇,篡夺了东晋政权。然而桓玄随即被统领军队的低等士族打败,军队的领袖刘裕逼迫司马氏禅让帝位给他,建立了刘宋。中国历史进入南朝。
南朝
南朝各代的皇帝都面临同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那就是正统性。虽然晋朝司马氏也是篡权上位的,但南朝各代更甚。此时北方的北朝也越发强大,南朝各代不断通过坚持儒家理念来强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然而,本身就得位不正的南朝各代,越抢到正统性反而越放大了自己的正统性缺失。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另外,因此南朝是坞堡经济,豪族们掌握着经济来源和税收,这让南朝的皇帝们很难获取资源,因此政局始终不稳,前后经历了四个朝代的更迭。
另一个角度看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和文明传播的时期。
宋朝以前的历史上,江南和岭南人口一直很稀疏,无力开发经济。汉武帝时期曾经出兵攻打岭南地区的一些土著政权,胜利之后把当地的人口带回了江淮之间,放弃征服了的土地。这是因为,江南地区水泊纵横气候湿润,开发难度远远大于黄河流域。要开发当地的土地,必须要先排掉沼泽湖泊中的积水,这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而此时,中原地区足以满足帝国需要,因此没有南迁开发的必要性。
而到了西晋末年,北方胡人南迁,战乱迫使中原百姓大量南下至长江流域,江南土地就被开发出来了。随着人口的南迁,不仅经济被开发,儒家文化也随之被传播至原来的土著地区,带来中华文明的散播。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性,南朝还将文化通过海洋远播到了日本朝鲜等地。南朝的皇帝们在军事上无法抗衡北朝,就在文化上进行抗衡。为了避免过度强调儒家正统性而伤及自己,南朝开始大力支持佛教。
至此时,东亚世界的历史开始了联动发展。草原-中原-海洋的三重结构世界形成。草原和中原此时是秩序的生长线,而海洋则是秩序的传播线。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每一次北族南侵,给中原造成血腥战乱,也促使中华世界朝着更大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