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家校共育
核心:教育的目的
释放信号:教育公平政策落地,大宝就读的学校,二宝可以继续送读。
很庆幸能参加这场家长会,本来是准备让孩子爸去参加的。并不是我想逃避责任,而是我觉得他每天工作辛苦,圈子太窄,应该出来活动接触新的思维,新的朋友,但是他不愿意去,每个人思维想法不一样,我也不能强求。
换着以前我会一阵数落,数落他不知进取,但是并没有用,只会换来我们关系的疏离。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这是我最近在学习家庭相处之道学会的。今天的老师也提到了同样理论。事实证明好的思想总是同频的。感谢我开始学会学习!
两个同学的妈妈考虑非常周到,他们提前到给我签了到,帮我占了位置。让我到了最快速度顺利入座,换成我肯定想不到,我从来没有这样细致过。我一直认为大大咧咧挺好的,但我现在觉得应该拥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格,特别是对待朋友、对待同事、对待家人。
她们一直是这样细致的人,她们是家委会成员,一直是很热心的存在,认真细心的人总是很受欢迎。教育孩子上她们也是非常认真用心 。孩子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利前茅,她们是我需要学习的榜样。抱着谦虚的态度找到学习的榜样。
一、家校合育重点:
行动一致、要求相同、志同道合、信念一致
目标和方向要清晰: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全社会都尊师重教,还愁孩子教育不好
二、家校教育就是唤醒、交流、沟通,无限爱(母之爱、父之爱、师之爱)
最伟大的爱就是母亲的爱,爱的方式不对也不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是愚蠢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爱是有边界感的。
若只有学校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三浦展——日本作家,日本社会消费研究第一人著有《下流社会》......在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畅销4000万册
三浦展报告有一篇文章《阶层是会遗传的:不要让你的孩子跌入“下流社会”》
“下流社会”是指日本经济泡沫后,大概有1亿的中产家庭阶层下流到下个阶层。现在中国也在面临中产危机,一部分中产阶级因为经济不稳定,有的只是房子作为资产,一旦经济紧缩,房产没有了升值属性,就会阶层下流。
文章的大概意思是成绩好的孩子,母亲比较有条理又有趣。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饮食状况比较混乱,越依赖便利店的食物。
三浦展建议:身为父母唯一能努力的,就是设法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的生活习惯将影响孩子的成绩。成绩越好的孩子,个性越主动,同时比较会运动,朋友也比较多。但成绩越差的孩子,不仅个性较被动也很不擅长运动,同时朋友也比较少,基本上爱打电玩。
老师观点(我也认同):早起给孩子、给一家人做一顿早餐,促进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在学校门外站着吃早餐,不仅营养跟不上长期如此还影响孩子的气质!
三、做人比学习更重要
长大后一个人幸福的前提是:
终身以所好为业
把兴趣培养成热爱
创造能发挥优势的工作方式
找到工作与人生的意义感
芸芸众生,卷什么,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过上幸福有意义的生活。
在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记得让孩子有幸福的能力——“幸福而有意义的快乐“。
面对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生最重要的竞争力就是道德的竞争力。
道德教育3~8岁,10岁终结。
孩子的第一个成长关键期——3岁前后
“三原则”
1、身体好,性格好(首要)智力开发(次要)
2、非强迫性(游戏、引导)
3、基础性(兴趣、习惯、好奇心、道德智能)
"三关键“
1、语感教育(陪说、讲故事、陪玩)
2、情感教育(母亲课程、抱与拥抱、陪玩)
3、感觉教育(色彩、形状、同伴、童趣)
孩子第二个成长关键期——9岁前后
特点:明晰的自我意识、“懂事”的关键阶段、习惯养成与定型
孩子发展的第一个分岔口
第二个关键期的关键——规则(习惯)教育
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策略——从“母亲课程”转向“父亲课程”:权威性父母(善于说“不”:重视细节,坚守原则。
孩子第三个敏感期——13岁前后
独立教育{自食其力——独立人格)核心
情感教育(亲情、友情、恋情)难点
身体体质(关键期的特殊性)关键
民主教育(权威型——民主型)策略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2022年教育部提出的“三个关注”:
1、关注自主发展。能够尊重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不把假期当学期,给予孩子留白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2、关注亲子陪伴。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爱的陪伴,不要用报补习班代替亲子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3、关注身心健康。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要用学科学习代替假期活动、鼓励孩子广泛阅读、锻炼身体、劳动实践,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综合素养、强壮体魄和健康人格。建议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电子产品使用公约”,控制时长,健康上网。
四、教育的目的?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1.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有专业知识的人——专业知识是他们奠基起步的基础;而广泛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既有艺术般的优雅,又有哲学般的从容,通达高远深邃之境。
2.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3.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毁灭生活。
4.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5.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智慧。
6.反对把道德作为反复灌输的清规戒律。
7.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是否对艺术的重要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8.忽视像艺术这样的伟大因素的话,那么你肯定会蒙受若干损失。
9.历史告诉我们,艺术的全面繁荣是国家通往文明之路的首要行动。
10.学校培养重点:他们热爱音乐,喜欢戏剧,醉心于造型和色彩的美。
五、沟通与合作
不比较——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不评判——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会倾听——用全身心去倾听
善表达——共情、换位思考、示弱.......
育人的“三大法宝:
期待效应
身教重于言传
亲其师,信其道
育人的三项品质:
多元思维
过有价值的生活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老师记忆犹新的三句话:
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有冒险精神
掌握一门艺术
怎么沟通与交流?
语言使智人能够统治世界,通过语言的灵活性和抽象性,智人能够传达和理解大量的信息,包括事实和虚构的事物,从而实现合作和协作,使智人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就是多沟通。
1、先整体听孩子讲完,再把孩子的话接过来,肯定孩子的情绪。询问她有什么想法。再适当给出一点建议。
2、适当示弱,在孩子面前适当扮演弱者,会激发孩子的自主能力。
3、多元的思维,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学会的一个心理学:延迟满足
我一直在郁闷孩子总喜欢买零食这个事情,零零碎碎的买,看到什么都想买,钱总是有多少用多少,怎么解决?
老师说:答应孩子如果他们能控制自己这一次、或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过后可以得到一个更多更精美的玩具零食并实现自己的承诺
参会后的几点感悟:
1、首先停车很方便,学校特地开放了停车场,保安也很积极的指路。
2、指示牌很清晰,一路到会场很容易就找到,连洗手间都有清晰的提示。
3、每人发了张参会培训表格,需要填写家长姓名,学生姓名,培训主题、培训心得。让我们潜意识知道了会议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听讲。
4、老师非常专业,知识很渊博,懂得很多心理知识、育人知识。是个非常爱读书、善于分享的老师。三观也很正:她鼓励大家生二胎、三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社会的延续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推荐了很多心理学书籍,教育书籍。
5、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曾经思考过教育理念,也曾经想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发扬光大。老师比我大不了几岁,为什么她能能做到如此成就?可以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发扬光大,今天能如此自信从容地为我们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她说不要和别人比,但是我想和她比。我们需要真正的思考我们人生的意义。就连她细致周到的参会流程也值得我思考—学会做一个细致认真的人,找到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为之努力奋斗。
6、散会后听到几个同班家长需要坐车,我选择了逃避,事实上他们昨天就在群里讨论,而我也正好顺路。但是却选择了沉默,不是因为我大帽,也不是因为怕麻烦,而是内向性格使然,怕引起不适,以前我一直这样想,其实都是我多虑了。我想允许我慢慢改变—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可以我们需要适当改变我们的性格,内向、敏感、不自信、不主动......
7、以前这样的会议我一般不会做笔记,就算做了回来也是甩在一边。很快就忘记了,今天我照样没有带笔带本子,好在老师准备培训表,两个细致的妈妈带了笔。刚开始我也没准备记录,但看在她们认真的样子我也不好再放松。拿出手机记录老师的主要内容,以前我会记得乱七八糟,但今天我记录得异常的认真和有条理,这是我最近培养的专注力有了一定的成效—刻意培养自己专注力,这是成功的必备技能。
老师推荐书籍:
《家庭教育促进法》
《教育的目的》
《母亲》——梁晓生
《思考、快与慢》
《西方哲学史》
《发现母亲》
《自卑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