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是个大人了,不能在肆无忌惮地闹脾气,不能把心里的情绪都摆在脸上,不能再蹉跎你的岁月。你得靠自己多赚一些钱,你得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你得学会看别人脸色说话,哭完了还要学会处理那些烦心事,你的承担起一个成年人应有的责任了。你要学会很多,然后活得更好。”
1。
身边偶尔会出现与积极生活不相和谐的负能量,前几天坐公交的时候,无意中听见后排座位的一个年轻女孩在打电话,上午时分,车上人不算少,混杂的人声里,我独独听到了她的话。
我很惊讶一个看上去不到二十出头的女子心里竟装了如此多的不满和埋怨,对方可能是她的朋友吧,她说起自己所在的公司时滔滔不绝,整一大串话说下来不带喘气的,无非就是抱怨自己的上司为人不懂变通,生病了想请假去看病还要扣她工资,快到下班时间还给她安排工作,就是变相加班……
她一边诉说还一边叹气,讲完了上司就开始吐槽同事,谁爱耍小聪明,谁又喜欢占别人便宜……中间夹杂着一些不太友好的词句,我很纳闷,接听她电话的人怎么那么好耐心,一直忍受着她肆无忌惮蔓延的坏情绪。作为路人的我实在不能理解,好朋友或者亲人,难道是被用来装自己情绪垃圾的人吗,明明是美好的周末,非要全世界都陪你不爽、和你一起抱怨才觉得心里平衡吗?
2。
最近在看一本名为《终结拖延症》的书,我将其定义为自我治疗的书籍,于是索性也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哪些毛病,去图书馆好好治一下得了。
后来无意中遇到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看完以后收获颇丰。
抱怨在我看来是反社会人格的一种典型表现,它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负能量,进而达到自己宣泄情绪的目的。判断身边人是抱怨还是单纯的陈述事实的标的就是,当他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是带着情绪以及对当事人的评价时多半是抱怨。如果他能够当着当事人的面丝毫不差的用原话表述出来那便不算是闲话或是抱怨了。
处于社会中的人大多是利益驱动型的人,做的任何事背后也都有着目的,那作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抱怨也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驱动力。
“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当我们尝试着向朋友抱怨说我们的工作实习不顺利的时候,更多的不是想要他们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而是想让他们理解,我之所以会被领导训斥不是因为我做的不好,是他太挑剔,反正错不在我,你要做的就是听我吐槽那个糟糕的老板。
当我们向朋友抱怨说一件事有多困难多不容易实现,其实更多的是潜在地向他们表达我做不到不是因为我不行,是这个任务要求太苛刻了。而这整个过程中,你的朋友不能有逆着你情绪的言语。我们渐渐发现,习惯抱怨的人最后很可能会被周围的朋友所远离,因为作为朋友他们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能量被别人消耗殆尽。
人贵自知。改变来自于对自我的清晰认识后而觉醒,并对行为进行修正。
3。
面对自己内心的抱怨,告诉自己适当的是对自己的释放,一旦这种抱怨持续太久,你便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考虑你所抱怨的问题,然后积极寻求途径解决它。要相信,你若寻找,便会寻到。
我们不可能每次都狠下心来规避身边产生抱怨的朋友,因为在取舍的边缘,总有更为珍贵的东西是你想要留住的。
简单来说,面对他人的抱怨你有两条路,如果你发现有好的方法去解决朋友的困惑,那就积极帮他减轻他的烦恼。而如果不幸的是你也束手无措,那最好的方法便是沉默而不是点头认同,你会发现,这种处理方法会让他宣泄又能让他自己冷静下来,而不是助长他的消极情绪。
书中强调吸引力法则或者叫做“曳引”效应,其实就是人以群分的另一个说法,当我们开始对身边发生的事积极面对,减少抱怨,身边也会多了许多同样乐观的人的存在。
书里最后一句话是“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你想要的慢慢都会来,不想要的都会消失。我也希望当我们在谈论一件事的时候,更多的是表达我们想要的未来的美好,而不是抱怨不想要的当前的缺陷。
总有一段难熬的日子,让你自我怀疑,不过当你经历多一点,你会发现,那只是生活的常态。人生短暂,别难为自己也不要为难别人。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往往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一种暴露,足够优秀的人,他不会浪费时间在抱怨这件事情上,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工作,充实自己,而不是消极地与这世界为敌。
既然优秀不够,就让自己无可替代吧。而无可替代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二是把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优秀的人,也从来都不会输给情绪。
“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明天该上班的上班,该读书的读书,还是一样过的呀。是你的自然不会走,该来的也挡不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事情要去做,一定会越来越好,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