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清朝,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它就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潮。四川现原籍的人口大多数都是从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地迁移过来的,谣传是在元末清初和明末清初时期,四川曾经遭受过一次大规模的“屠杀”才导致人口的急剧减少,而对四川进行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就是崇祯年间的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
在中国历史上,张献忠的“农民军起义”、“屠蜀”、“七杀碑”、“江口沉银”几起事件非常著名,明末清初文人费密的《荒书》中曾记载张献忠“尽屠川西、川北州县,以人手为功。凡贼验功之处,聚手如山;焚之,指节之骨,散弃满野”费密二十岁之时,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军已经打到了四川成都,他去探望父亲的途中被劫,后又被救回,受到镇守嘉定的明将杨展任用,而后杨展在战役中被张献忠所杀,费密也曾被俘,据费密《荒书》中的记载,张献忠的大西军攻下重庆之后,确有对川有“屠城”之行径。那么张献忠为何在战役胜利的情况下,还要对蜀(现在的四川)进行疯狂的屠杀呢?难道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称帝吗?在作家鱼离泉的最新作品《金沙古卷4:伏羲秘卦》中,对张献忠屠川一事有了新的发现。
《金沙古卷4:伏羲秘卦》是鱼离泉悬疑探险类作品《金沙古卷》系列的最后一部,依旧是以古蜀文明为时代背景,辅以大量的四川当地民风民俗。但与前面三部不同的是,在《金沙古卷4:伏羲秘卦》中鱼叔加入了一些真实历史事件,还有一些仍旧被质疑的历史传说以及世界重要的古文化—玛雅文化,故事中富含的元素多姿多彩,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部探险剧,实则内容包含了历史、天文、地理、物理、生物、科学以及民俗,再加上科幻元素,不仅故事精彩还同时增长了不少知识。还有一个最独特精彩的地方,就是将故事的开场安排在了“张献忠江口沉银”这件真实存在的历史上,融入科幻题材,使故事在真与假中令人分辨不清。
故事第一主人公杜小康与家人在一次闲聊中,得知有两名盗宝者在打捞文物后突然离奇死亡,并且在死后不足12个小时之内就变成了干尸,而盗宝者所盗之物即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败后四川后的“江口沉银”。说起江口沉银,我们不得不提在四川省眉山市江口镇一直流传着的一首童谣“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个成都府”。看似普通的一首童谣在四川人的眼中却是一首藏宝诗,诗的背后藏着一个巨大宝藏的线索,如若有人可以将此破解就可以得到巨额财富,而宝藏就是当年张献忠兵败四川后藏起来的金银细软价值过亿呀。在2005年4月20日位于江口镇的老虎滩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在挖掘过程中挖到了当年张献忠“江口沉银”中的银锭子,文物的发掘以及利益的驱使使得许多心生贪念不怀好意的盗宝者蜂拥而至,甚至还出现了家族式的盗墓团队将金额过亿的江口文物给出售至国外。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杜小康在调查干尸一案中有了意外发现,几百年前张献忠的宝藏、七杀碑之谜居然与几千年前的古蜀国青铜人像扯上了关系,而且还与秦峰父亲的世界树组织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为了破解七杀碑谜题,杜小康来到江口沉银遗址,却中了鬼脸蛇鳞诅咒。三大组织相继陷入内部混乱,敖雨泽也成了通缉要犯。两人只得仓皇逃亡。逃亡中的杜小康还是落入了对方谋划已久的圈套,被带到玛雅文明遗留下的神秘空间。他身上的金沙血脉再次显现,解读出七杀碑中的隐秘,并在意识世界中意外见到了秦峰的父亲。
说起这个七杀碑,至今无人能说明其是否真的存在。有的传说,张献忠是个杀人狂,疯狂杀人还不够,还要立碑明志,“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因碑文中有七个“杀”字而得名“七杀碑”。还有的说其实根本没有七杀碑,那块碑实际叫“圣谕碑”,里面内容为“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究竟哪个假哪个真,就连考古学术界的论者都无法说清楚。
《金沙古卷4:伏羲秘卦》是《金沙古卷》系列的大结局了,杜小康有没有顺利地走过这趟奇诡旅程呢?在对敌人的对抗过程中,杜小康又经历了些什么,他与敖雨泽、叶凌菲之间是否会续情缘呢?我这边就不剧透太多。通过对作品的拜读,我对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鱼叔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专家,同时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鬼神之说也不在话下(我在这边夸他,不知道他会不会看到呢)在作品中也不难看出,鱼叔也是一位酷爱美剧之人,书中秦峰的人物设定就是来自于古老美剧《危机边缘》中的彼得·贝肖普,而敖雨泽一型就像《古墓丽影》中的劳拉和《加勒比海盗5》中的卡瑞娜·史密斯。在鱼叔接受访问的记录中,鱼叔还曾透露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写到半夜三更,还常常被自己书中的惊悚情节吓的不轻,没想到鱼叔的胆子也不大嘛,却能写出这么精彩的小说,赞一个。
通过《金沙古卷4:伏羲秘卦》就像给我上了一堂历史课,为我增添了不少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和大家说一个好消息,三百多年前的“江口沉银”传说,也于2017年真相大白。2017年4月13日四川省眉山市举行一场“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发掘面积高达二两多平米。出水了西王赏工金币、画册,银锭以及各类金银首饰达三万多件文物,堪称世界级的考古大发现,这对考古学家研究明代历史又添了一笔不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