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我和同事一起结伴参加了杨田林老师在苏州的第一堂《游戏人生》课程,满满一天的课程应该是我参加外训以来时间最饱满的一次。
为什么想要参加这次的培训呢?
公司从去年开始推进一个内部培训项目,年前完成了第一轮系统的培训,接下来的计划是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的重复培训,以巩固和加强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然而,相同的内容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去重复,不用问学员,我自己作为讲师都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当知道有这个培训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的救星来了。
一来能让自己长见识,了解除了自己常用的几种游戏之外,还会有哪些游戏可以为我所用。二来也是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带课的趣味性,不要让学员觉得无聊。
通过一天的培训我学到了什么呢?
1. 课前准备很重要
从开始前的布场,教学道具准备到教学内容的反复斟酌。
从外场的准备,到内场的布置和装饰,始入培训教室给人的感受就是与众不同,让人对接下来的培训充满期待。
可惜的是早上因为堵车晚了十分钟,本想着一般的培训前面半小时肯定会是签到之类的惯常流程,结果进去的时候全场都在热烈的讨论着什么。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第一个游戏的前半部分。这也恰好印证了杨士比亚的第一句名言:不要惩罚早到的人。其实换而言之,是让早到的人另有收获。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经常讲的内容觉得滚瓜烂熟,对于重复的内容甚至不用准备都可以挥洒自如。杨老师的讲述,助教莊老师的解说,加上之前上过杨老师课程的“师姐”的印证。原来,讲课的最佳境界是同样内容每堂课都可以讲得不重复。这就要求讲师不仅对课程要熟悉,而且对课程能有很好的把控。只有平时做好基本功的练习,才能看起来轻松的地完成每一次的授课。“做好基本功,带领更轻松”,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揣摩,才能让自己的课程变得有创意有效益。
2. 小游戏 大意义
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有效,有趣, 有创意。怎么让人明白你讲的是什么,并且感兴趣愿意听,如何唤起学员的专注力和积极性,最终能让他们快速有效的记住课堂内容呢?课堂游戏在这个时候就应用而生。
从破冰暖场,做名牌到团队齐声高喊“完成了”,再到“察言观色”,量身定制的“大风吹”,所有看似简单的动作口令,游戏都能引人深思。清楚的记得杨老师说,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三“套”游戏,不是三个游戏。也是我们见识的了同一类的游戏的各般变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用不了的。
带领游戏时,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更不能为了完成而完成。
一定要记得:分段说明,分段示范,分段操作,分段练习,分段确认。
《伊比呀呀》的童谣至今回荡在我脑海里,不同的教学手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反馈。同样,不同的游戏带领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游戏效果。
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游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还是要注意要在恰当的时间场合使用恰当的游戏。
3. 上课很重要,下课比上课更重要
课堂上,老师像要求小学生一样要求大家一边手写,一边朗读杨士比亚语录。说实话刚开始内心有些抗拒,觉得记下来就可以了,有必要这样大声念出来吗?当大家一起读的时候觉得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当课后各种语录在我脑海里徘徊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种逐渐被我淘汰的教学方式对于加强记忆是多么的重要。
课后,老师又要求大家写心得体会并且分享在群里。大家积极响应,见解层出不穷。
很多时候,参加完培训我就自己整理笔记,然后不了了之了。培训方也不会这么用心的追踪点评,我个人也没有这么重视培训后的内容巩固。然而,在这次的培训心得分享过程中,大家相互借鉴,互相学习,同时也能进一步的融会贯通。所谓分享是最好的练习,一次完整的培训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几个小时而已。
上完杨老师的课,有魔力驱使我马上着手设计公司第二遍内训课程。一是觉的学以致用才是对课程最好的回报,而是迫切地想验证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用才有用,不用就没用”。 最重要的是我不想让学员觉得上课是在坐牢。
喜欢杨老师的每一句杨士比亚语录,期待接下来有更精彩的内容可以继续学习。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游戏人生”能让我们更加自如的“游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