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非常喜欢日本作家的作品,起初看村上春树,几乎看过了他大部分的书,从《挪威的森林》,到《且听风吟》,再到《寻羊冒险记》、《舞舞舞》、《1973年的弹子球》、《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海边的卡夫卡》等等。后来看到了渡边淳一的《何处是归程》,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以及川端康成的《雪国》。2019年几乎是读者日本文学作品度过的,在那个做任何事都安不下心的时候,只有这些小说才能给自己片刻的安宁。
今年没怎么读书,一来是感觉情绪好点了,不至于每天都是那样的怅然无措;二来是科研压力越来越大,必须要拿出一些成果,才能继续这个学业。可事情总不是时时如意,一旦科研方面的压力不是很大的时候,情绪又开始反噬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情绪低落的时候。所以这一段时间有开始读一些小说作品,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夏目漱石的《心》和《门》。
《心》里面的先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他是一个追求内心一致的人,和他上吊自杀的好友K完完全全是同一类人。他用计谋杀死K的时候,同样也杀死了自己,只不过他埋葬的时候晚了一些罢了。
先生由于对于自己叔叔的失望,决计做一个不奸诈的人,他讨厌自己叔叔那样的人。而他对K说的话,正是利用K自己原来的话对K恋爱的行为进行了反驳,让K这个立志要苦修的人自杀。而这些话,确确实实是对K的欺诈,这样他自己也就做出了自己讨厌的行为。这种不一致,最终将自己导向了自杀的结局。
对于人生中的不一致,我想大多数人都存在的吧,只不过大家都选择原谅自己罢了。我们将这种原谅,这种对自己的妥协称之为成长,称之为成熟。这只不过是为了苟活下去而进行了文字游戏吧。
我们从凡事都要分清对错、是非、黑白,到年长之后承认所有人都是矛盾的混合体,善恶、好坏都存在一个人身上,开始承认个体的复杂性,还说,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那么,既然矛盾的混合体是真实的世界,那么为什么要编织一个童话世界给孩子们,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不就好了吗?
成年人用自认为善意的谎言给孩子们编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让孩子们成为了一个个理想主义者。等他们真正开始看世界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以前在一个虚假的世界中。他们开始质疑、迷茫、甚至走向极端。这时候,我们的成年人会带着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说道,这就是现实,你们接受吧。更甚者,嘲笑这些年轻人脆弱,责备他们太单纯。这难道不是因为当初编织的童话世界的原因吗?
人类反复的悲哀,就是成年人对于小孩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