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5-年计划训练Day2:你就是你孩子的起跑线
习俗的东西,就是被人不带批判性地欣赏的。而对于真正创新的东西,人们则往往带着反感去加以批判。
——瓦尔特·本雅明《单向街》
今天继续2019年年计划训练营的第二天课程。昨天重点是重新定义了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与现实意义结合在一起(比如用10年时间买一套房),同时强调年度计划在人生阶段中的意义,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现在的人生阶段来定制年度计划。还有一个十层对标系统,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让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升阶路径。
第二天笔记概要
一、战略级年计划
通过战略级年计划,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击穿一个方向性的目标
衡量自己的风险储备金,了解背后的风险,至少要做到三年不上班能轻松应对
-
一个战略级计划,是需要支撑体系的
- 谁来支撑这个战略计划的实现呢?作为老公、爸爸、晚辈等等角色,你打算付出多少时间和金钱来实现这个战略计划呢
- 需要用资金支撑某一部分,才能够后顾无忧的去学习
-
明确自己的战略年计划所处的位置
- 用十层修炼层级,来理清自己2018年做了些什么,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需要把自己从无效的宏大叙事中拉回来
二、变化和组织
战略一定有两个方面,变化和对应的组织
- 提升收入能力,或者是价值变现能力,一定是要有一个平台的,要不就是自己创业创造平台,要不然就到其他公司实现自己的价值
- 确定自己的首要目标,现在自己是在组织的哪一个位置,下一步要到哪一个位置去
- 收缩自己的战线,把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主要目标中去
-
设计自己2019年的年计划节奏
三、人一生净现金流量的变化
人的一生,需要至少关注如下目标
- 你能为孩子上大学前准备什么?
- 保证你的孩子精通某个专业领域
- 保证自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 自己有一份事业,不怕中年危机
- 保证自己安享晚年
- 死后会有多少人能出席你的葬礼
人的生涯规划,真想在于,你就是你下一代的起跑线,无论现在有多糟糕,以现在为起点 ,一步步往前推进。
四、用冰山模型推导问题
面对很多相互锁死的问题,就可以使用冰山模型来找到问题的本质,这个工具一般适用于团队讨论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因此,在个人使用的时候,需要把所有问题都列出来,放在同一个地方,归并一些相同/类似的。
步骤:
把所有问题列举出来
-
开始做互为因果对比
- 因为1的原因,所以产生了2的结果,是否成立?成立的话,在1后面写上数字-1,2后面写上+1;
- 再看是否因为2的原因,所以产生了1
- 如果1和2之间没有相互关系,那么两个都填0
- 如果1和2之间互为因果,那么也可以两个都填写0
-
最后对比结果
-
在冰山中进行分析,临界值排序
- 最大值的总分除以2作为上临界值
- 最小值的总分除以2作为下临界值
- 将问题放入相应区间,找到根本原因
==注意:如果头脑风暴的不彻底,可能会找不到根本原因,需要大家共同讨论,需要经验丰富的前辈指引,而不是随便判断因果。==
五、用十年日记来设计
给你十年,能否掰正自己的人生?十年日记的重点作用,我觉得相当于给了自己一个十年的大方向规划,从第一年到第十年的一个连续的可以攀升的阶梯。
每一个十年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划分:从好点子,到MVP,到好产品的产出,到产品的组合,最后可以养活团队,然后是做成另一个有制度的事业形态。
人生有好多个十年组成,每一个十年都有自己相对一个的目标
第二天打卡
今天算是正式开始年度计划的课程,介绍了三个内容,战略计划、冰山理论和十年日记本。我发现柏老师的课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找到本质问题、找到主线目标、将目标放到生涯规划中,让年度计划真正成为某一个片段。
战略计划的实施,是需要看到变化趋势、组织角色和资金精力投入的
- 从变化的趋势来说,可以看到保险公司中的传统职位比如核保、销售人员等都比较固化,从基层销售人员到管理层其实大部分时候是看不出能力上的增长的,所以如果在保险行业的话,我需要看到相对有变化趋势、不是靠关系的那种升阶,避开自己在人脉资源上的不足
- 组织角色上来说,我需要定义好自己,作为员工、产品经理、作为父亲、老公、孩子等角色,我的一个战略计划是怎样的,这些角色,都是会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不同的角色的不同规划,我需要投入资金和精力,选择主线目标来进行重点投入
- 确定好目标后,就比较好规划好自己的节奏了
冰山模型听起来真的很好,需要找个比较空白的时间,把自己的烦恼都写下来,找到最有根本的问题。
十年规划,其实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发展方向,让自己在某个领域从小白一直到事业状态,与自己的人生阶段相呼应,让自己更好的度过35岁中年危机。
今日福历
当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当下无法判断对错时,你是否会抵制他?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喜欢做出反应,除非有比较明确的信息。
如果不知道对错,那么合并以身试法,抵制或是拥抱,都表明了自己尝试的态度。薛定谔打开盒子看到的是猫还是狗,是否会取决于薛定谔打开之前的想法?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打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