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理论——这个时代正在消失、也该被重视的

昨晚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堂刷新陈旧观念、重新以多角度认知世界现象的音频课。

很荣幸能够得到这个机会,也能够听到虽然不长,但足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的课——千聊,里面一位老师讲到【心流理论】,考虑到确实这个世界越开始繁杂,机会越多的同时,人们的注意力也在逐渐退减。

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过极简的生活。有舍有得,有增有减。

下面是心流理论的概念以及特征: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心流理论

心流理论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齐克森米哈里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征包括了:

1.创意的空间排列。

2.游戏场的设计。

3.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

4.目标群组聚焦。5.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6.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7.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可能是第一个将心流的概念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西方科学家,不过他并非第一个注意到心流现象或发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超过二千五百年的时间里,东方精神传统实践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运用心流技法为其发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禅宗使用心流来决定其表现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汇。

在教育领域中,“过度学习”似是心流的一项重要因素--至少在技术层面是如此。同时,许多现代运动员也在运动中经历心流,他们称此经验为“在心流区”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心流的概念已广为东西科学家、精神大师及运动员所共同认识,只有齐克森米哈里将心流的概念应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构成(如游戏场设计)的领域中。东方精神实践家曾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理论来促成精神力及个人之发展与自我提升。

明白心流理论,我们就应该重视起,做一件事情需要注意力是多么重要的!它不仅关乎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深度以及负责程度!

(如果有想了解这堂课的朋友可以联系我,通过微信发给你,老师是免费讲的,但大家一上来就说免费的就没有多大用,但收费的时候你又说贵啊不划算什么的,课堂的付不付费是人家作者的权利,而知识的付费,在于你乐不乐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