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龄遭遇食管癌:一位七旬老人的中医治疗启示

在肿瘤治疗领域,高龄、体弱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往往面临特殊挑战。当现代医学的激进治疗可能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时,中医药如何发挥作用?河南巩义郅奶奶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观察的案例。


病情急转直下:高龄患者的治疗困境

2025年3月,75岁的郅奶奶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从最初进食不畅发展到连软烂面条都难以下咽,伴随呕吐黏液、咳嗽。5月11日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30-35cm处环周溃疡型病变,管腔狭窄至镜身无法通过。病理诊断明确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面对手术或放疗的建议,家属陷入两难:患者年老体弱,两个多月几乎无法正常进食,面色蜡黄、精神萎顿,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否承受治疗带来的损伤?


转机:中医辨证施治的介入

在犹豫之际,同村一位79岁直肠癌康复患者的经历指引他们寻求中医治疗。5月19日,郅奶奶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中医诊室。

中医诊断发现患者舌苔薄而少,脉象显示正气亏虚。根据中医理论,食管癌属“噎膈”范畴,基本病机为气滞、痰阻、血瘀、津亏,最终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对高龄患者,治疗尤需注重“扶正与祛邪”的平衡,即一方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另一方面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过程与机制分析

中医治疗采用个体化方案,基于“辨证论治”原则,针对郅奶奶“正气亏虚、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制定了健脾和胃、化痰祛瘀、益气养阴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十天后,2025年5月28日,家属反馈患者吞咽困难有所改善,食欲增强。从中医角度看,这反映了脾胃功能初步恢复,气机开始通畅。

至6月26日,患者精神状况明显改善,进食能力进一步提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月24日复诊时,郅奶奶已能从只能进流质恢复到正常进食馒头、包子等固体食物,无需饮水辅助下咽,并且每天能坚持锻炼一小时,甚至可以为家人做饭。


临床启示与思考

郅奶奶的案例展示了中医药在特定肿瘤患者群体中的治疗价值。对于因年高体弱无法耐受常规抗癌治疗的患者,中医通过调理整体机能、改善症状,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条可行的治疗路径。

从中医理论解析,该案例的成功关键在于抓住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核心病机,通过恢复中焦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得以恢复,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肿瘤治疗领域,不同医学体系各有优势。对于特殊人群,采取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有机结合不同医学体系的优势,可能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应当建立在明确诊断和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方案,并与现代医学保持良好沟通与协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