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和再现。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保持时间不超过两秒。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一2个组块,即5~9,保持时间在15秒到30秒,例如我们记忆一个11位数的电话号码,通常都会分成2~3段数字组合来记忆,这就是因为人的短时记忆的特点。超过9位数,人很难记住。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时间从1分钟到终生。
陈老师给我们出示了30个词语,报完之后让我们写出来自己记下的。我记住的最前面的两个词语,最后面两个词语,还有一组跟陈老师相关的词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颜色语言不同的一个英文单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人的大脑🧠有很多记忆规律。能记住开头和最后的词语符合首因和近因效应。记住次数最多的因为刺激的重复性,就像行为主义的S-R条件反射。就住那个与众不同的英文单词dog是因为它与其他29个词的差异太明显。记住陈老师相关的词语,是因为那些词语都与李老师的相关,当一组词语有了意义就更容被记住。所以,最后我们发现影响记忆的因素有5个,分别是:重复性、差异化、关联性、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下午,我们主要学习关键词笔记法来阅读和拆书,可以说是相当方便快捷。
一本书的核心观点,往往几个段落甚至几句话就能概括,而剩下90%的内容,都是以案例或情境来辅助核心观点,以帮助读者理解。因此,我们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读完一本书,只要读取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行了。
所谓拆书,就是找出书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其他90%与自己无关的废话,让它去吧,这样读书,才能提高效率,才能读完后有所提升。
关键词笔记法主要有4个步骤:
1、全文阅读。
2、思考
3、提取关键词。
4、绘制思维导图。
这个方法进行了小组演练,发现效率的确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