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合上这本《无声告白》,好像在作者伍琦诗的带领下看了一出默剧,没有看《平凡的世界》时那胸中抑郁不得发的愤慨,也没有看《三重门》时对稚嫩感情的无言以对。在这出默剧,看到的仿佛身边的朋友,总觉得,他们其实可以过得很好。
这一家人,是那么特色分明。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性格,而且又是那么聪明,我想这或许是身为父母的玛丽琳与生为父亲的詹姆斯身上优良基因的体现吧。
詹姆斯或许是一家人中最自卑的,很明显地表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不适应,他没有一个倾诉对象,一直默默地藏在自己心里,哪怕到了最后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
玛丽琳,一个标准的美国女性,自强,有性格,在学校里,她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学习出众,向往独特的生活,在抛下自己一切的光环与詹姆斯在一起后,也转换成了一个良好的家庭主妇的形象,但一次任性,让这个家庭的方向转了一个大弯。她往往对孩子们的情感严重地忽视。一意地以为莉迪亚是完成她遗憾的最合适的人,无心地忘记内斯和汉娜的需求。造成了这个家独特的氛围。
内斯,学习成绩优异,目标明确,一直对神奇的宇宙充满幻想,并努力向它靠近。父母对他的忽视,或许更加促使他对神奇世界的幻想吧。同时,对占有了大部分父母关爱的莉迪亚,他也并没有产生太多不好的情绪,一个好哥哥。
汉娜,这是我在全家最喜欢的人了,她谨小慎微,游离在这个家庭的边缘,看着那些她理解或者不理解的事情。她是最善解人意的,在她独特的视角,或许是对每一个人的情感看得最透彻的人。但长久的孤僻使她将一切藏在内心,没有过倾诉。
莉迪亚,书中的核心,所有人的注意中心,都在她的身上。父母的期望,哥哥的关爱,妹妹的羡慕嫉妒。她原本只是为了让母亲能够开心,却演变成了父母全部希望的寄托。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她没有发现,她其实承受不了那么多。这才有了故事的结果。
一点点看完这本书,慢慢在脑子里理顺他们的关系。很想问自己,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呢?这本来是多么完美的一家人啊。
父母享受过高等教育,对孩子也能付出关爱。三个小孩各有特色,一个成绩优异的大哥,两个聪明善良的妹妹。这样一个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好的事情发生呢?
这之中,父母的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中其实可以看出来,身为父亲的詹姆斯的社交简直是烂的一塌糊涂,这使得这个家庭有了一个相对的封闭环境,没有外部刺激,那就只有内部协调了。可是,夫妻两人的情商显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事。
母亲是一个相当杰出的女性,可是,她在错的时间去追求她的目标,显然是不好的。学校里,正当她学习时,她恋爱了,快毕业时,怀孕了。之后,本来稳定的生活又因为母亲去世而刺激到自己而去追求想要的生活……这是多么地不合时宜啊。
家庭,父母两人是这个小集体的领头人,既然结合了,就需要对这个后果承担起来。父母的情绪起伏,就会让一个家庭出现动荡。
在文中这个小家庭里,父亲像是一副暗色调的背景图,而母亲,是一个技术蹩脚的司机。他们带着三个懵懂的孩子出演了这出悲剧。
在成为一个家庭后,你们的生活不再是只看到自己的欢喜与忧愁,整个家庭的所有全都在你的身上。随时看到家庭的真正所需,才能让家庭过得够好啊。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很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所求才有可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