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在人生即将落幕的黄昏时刻,在夕阳西下的路上能走多远,谁也说不准。目前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脾气也日渐见涨,余下的日子将怎样度过,心中也沒有数。虽说大部分的日子还算过的安稳,和儿孙们也相安无事,但有时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总还有些磕磕碰碰,让人心神不宁。有人说,快乐是春天的鲜花,到我这里就成了黄脸婆,有人说快乐就是夏天的绿荫,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飞雪。到我这里就成了火辣辣的太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风刺骨。心态不好,注定了自己是一个弱者,心病还得心病医,一味的生气,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这很正常。作为我们老人人生的巅峰早已过去,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已成过去式,剩下的只是风烛残年,面对残淡人生,如果一味地生气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在这种失控的状态下怎样学会和儿孙们沟通,去协调父与子,婆与媳,老与小之间的关系已变得必须的面对的问题。怎样才能面对诸多的不快而笑对人生呢?要的就是修为、雅量和”耐烦”。
把好自己的口。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少说多做,应该以身示范,做好儿孙们的表率,用行动感化他们。我们不说,不是懦弱,不是沒用,而是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环境。整天婆婆妈妈,唠唠叨叨,与其让儿孙们心烦,还不如不说让自己心安理得。守口如瓶,善于倾听儿孙们的心声,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尽量保持沉默,用行动代替语言,用沉默代替唠叨,与自己无关的事尽量不要插觜。面对亲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或语言冲撞,或言辞冲突,或见解差异,或亲疏远近,或厚此薄彼等,要用春风化雨般的“耐心“点到为止的内部功夫去一一化解,使矛盾逐一解决在萌芽伏态。这样的人生才能乐观豁达,可将所有的不快,如春风拂面,一带而过,不留痕迹,把好晚年生活的主动权,实实在在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明了心中的事。人老了,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儿孙的事要少管,或不管。我们做老人的就一门心事带好孙子,做好家务,迎来送往,适当关心下一代的生活起居,除此之外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老俩口,这才是正事。没事时,柳树旁、小河边、大桥下、生活小区内走一走,瞧一瞧,看一看。有时间,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着老伴到外面转转,看看外面的世界。个人的爱好不能丢,作诗词、写散文、读好书、写好字、表内心、写表面、写好人生各阶段。把自己的心放宽,视野放开,事事非非看淡,趁我们都还活着,战友、同学、朋友、同事、能聚则聚,不能相聚时有空打个电话,问候一声。能玩则玩,能吃则吃。特别要珍惜对待身边的每个人。要学会与他(她)们和平相处,该理解的理解,该问候的问候,尽量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干好自己的活。我们老人做的都是为儿孙服务的工作。苦累中,要懂得安慰自己。"没人心痛,也要坚强,沒人鼓掌,也要飞翔,沒人欣赏,也要芳。”玩潇洒,找浪漫,不如围着老婆转,切个葱、剥个蒜,帮助家里做做饭,巧使劲、干中学、不怕慢、时间一久就熟练;拖把地、洗个碗、全听老婆一声唤;出点力、流点汗、全都为家作贡献。“生活,沒有定规,只需心灯一盏。烦时,找找乐,别丢了幸福;忙时,偷偷闲,别丢了健康,累时,停停手,别丢了快乐。"要学会面对现实,放下身段,降低自己,多和儿孙们交交心,做儿孙们的知心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心驶得万年船,理解万岁,给人方便,于已方便。待人接物要学会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尽量不给儿孙们增添烦恼。
走好余下的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日无多,明天指日可待。不管余下的路多么艰难,也要坚强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为止。作为老人不要期望儿女们过多的照顾和陪伴,儿孙们也不容易,现在是一个充满竞争而又多变的年代,年青人为了生机都在忙于打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还要他们腾出时间来照顾我们,是否不大可能,我们作为老人也于心不忍。因此,我们老人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拉一把,帮衬一把,真正到了不能动弹的那一天,再作打算。我们也要作好自身安排,从容对待余下的生活,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看,时刻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要期待什么。宽以待人,宠辱不惊,去留无碍。微笑面对生死,面对一切,争取走的时候做一个了无牵挂的人。
2017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