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佛洛姆曾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而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的中国农村,就出现了这样一位父亲,他用一生的时间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一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精心培养家中六个子女读书成才。
其中5位美国名校博士和1位硕士,个个都走上了一条精英之路。
这位教育理念朴素而异样的家长,从26岁起就把“父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并以自己的传奇经历在全国走红,乃至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一个“丧偶式育儿”愈发被提及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将视线投向蔡笑晚,“父亲”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这里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蔡笑晚童年时就有读书梦,从小就认真学习,尽管就考上了杭州大学物理系,后来因父亲早逝,需要作为长子的蔡笑晚出来工作维持家用。
蔡笑晚总共有6个小孩,蔡笑晚跟大多数家长一样,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于下一代,因此,他立志于将自己的“读书梦”,在孩子身上来实现。
孩子们刚出生那几年,全家人住在农村一间租来的百年老屋里,16平方米的两层楼,坐南朝北,夏热冬冷,楼下是店堂,楼上是一家8口的卧室兼书房。
虽然环境破旧恶劣,但蔡笑晚在龟裂老化的木板壁上四处贴满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的画像,一有空儿就给孩子们讲这些科学家的故事。
蔡笑晚相信:“人的智力相差无几,真正决定成才的,是经常为人们所忽略的非智力因素,诸如意志、道德、健康、社会交往能力等素质。鼓励小孩从小立志,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从小将志向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间,让孩子对自身的定位和方向根深蒂固,今后基本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动摇、改变它。
蔡家人日常相处模式
每天清晨6点,蔡笑晚会在楼下拉二胡,孩子们在悠扬的琴声中陆续起床。后来,蔡笑晚发现孩子们对清晨的外语广播节目很感兴趣,就干脆用广播来叫孩子们起床。
等到夜幕降临后,则是全家人雷打不动的学习与阅读时间。
全家人围坐在灯下,蔡笑晚坐在孩子中间看专业书,孩子们则在一旁读课本,遇上不懂的,随时可以向爸爸提问。
家庭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一切
在蔡笑晚和他妻子共同努力之下,他们六个子女,个个表现非凡。
大儿子蔡天文。15岁念大学,19岁读研究生,从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二儿子蔡天武。14岁读中科大少年班,18岁公派赴美攻读博士,曾在美国高盛公司任副总裁,现在纽约经营公司;
三子蔡天师。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现在国内发展;
四子蔡天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工作,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银行工作;
小女蔡天西。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考上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现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蔡家第三代长孙蔡玄烨和长孙女蔡玄嘉,现在也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
在六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一件事让蔡笑晚觉得自豪:
“我的孩子从来都没有在高压下被动学习。相反,他们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的,这种愉悦的学习体验保障了他们持续旺盛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实现了一种自我激励式的自觉学习。”
“早期教育、从小立志、教给孩子正确的自学方法”,这三者就是蔡笑晚归纳出来的教育理念总和。
在外人看来,在蔡笑晚的培养下,几个孩子各个都是“学霸”,但蔡笑晚更希望孩子们既有高智商,也有高情商。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情商,1978年,蔡笑晚就和妻子带着孩子们走南闯北、外出旅游。
他自己设计旅游线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过松花江登上太阳岛,接着去赤峰、锦州、北京、天津、秦皇岛、北戴河、青岛、上海。
每到一个景点,蔡笑晚就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
1990年的旅游更是与众不同,一家人带着干粮和饮用水,步行兼坐车,风餐露宿,浩浩荡荡地向杭州进发。
旅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显著的,虽然在班级里他们年纪偏小,但是在见识阅历上却一点都不稚嫩,更显示出一般孩子所不具备的自强自立。
二儿子天武4周岁的时候,因为父母疏忽而在码头迷路了。但他凭着从小培养的认路能力,居然独自一人走了15里路回到家中。
小女儿蔡天西说:“因为父亲的教育,我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生命体验,懂得以平常心去面对得失,从不轻言放弃,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拥有快乐的能力。”
书写亲情信,建立成长档案库
蔡笑晚给家里每个孩子都写过不下600多封信,从孩子们到外面上学到读完书,几乎每个学期都有10封以上的家信。
不仅如此,蔡笑晚甚至给每个孩子都建立了成长档案,还给他们记日记,对于他们的点点滴滴都非常清楚。
蔡笑晚育儿经
每次有人向蔡笑晚问起他的育儿秘诀,蔡笑晚总会笑盈盈地说:
“早期教育奠定智力基础;从小立志,确立了人生的发展方向;而独立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有了基础、方向和方法,成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简慈欢-趁早演讲学院,祝福大家,家庭和谐,生活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