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虽然这样一个跳跃看似简单,但是大部分的参与者没法自己完成,十个蹦极者会有五个扒着安全护栏死不松手。所以,每一个蹦极点都会有一个工作人员作为助推手来保证蹦极点的正常运营。
纵身一跃的壮志凌云常常是磨蹭了十分钟后被助推手一脚踹下去的。
蹦极如此,跳伞如此,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助推者。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02
高分作文
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
我们一直再强调靠自己的双手开拓世界,推崇以一己之力建功立业,却忽视了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力量追求无限的成功,又怎能取得辉煌?所以智者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而刘备却能成为其中的翘楚,争得一壁江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借助别人的才能。“诸葛亮者,人间之卧龙也。”于是,刘备便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他也正是借助诸葛亮的三把火烧出了蜀汉政权的根基。由此来说,刘备之所以能成就帝王之业,他谙知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的道理。
乌江之畔,利剑下落,宏文顿成断章,喷洒的热血化为历史的一声长叹。项羽的帝业粉碎了,但这并不是最可悲的,可悲的是至死他仍无明白败在何处。“此天欲亡我,非战不利也。”真的是天要亡项羽吗?恐怕是他不懂得借助他人之力吧。张良这等人才却不被项羽重用,愤而离去。范增也最终离他而去。不懂凭借他人之力而孤战无援又怎能不失败呢?
中华历史的竹简上凭他人之力成就辉煌的不单刘备一人,桓公借管仲之才而雄霸一时;勾践借范蠡之计而报仇雪恨;刘彻借卫青之勇而北却匈奴。如项羽般不懂借他人之力而失败的当然也不止千万。在这千年的历史上在千万人的故事背后赫然刻着一行大字:要学会凭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
我们并未处于战火纷飞的时代,也无需争霸天下,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借助他人之力。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借助老师的力量一步步攀登知识的高峰;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借助同行的力量步步走向成功;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借助社会的力量营造幸福的时光。
然而,借助他人的力量并不代表依赖他人。康有为靠光绪帝之力变法而中途夭折,孙中山靠军阀革命而屡遭失败,这些历史的悲剧都在警告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别人的力量,否则只能迷失自己的方向,失去自我。
所以,是借助他人而不是依赖别人。是借他人之力帮助、辅助自己,所助之力要为我所用。
03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讲由蹦极引发的感想,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助推者。人类受到其大脑思维的束缚,某些错误一犯再犯。或许很难察觉,或许很难改正。当我们只有在正视他们,并不遗余力的通过自身或外界的干涉去更正,或重新开始。一旦我们对老的选择做了重新考虑,我们就向新的决定,新的一天,新的机会敞开大门。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需要有人能“推一把”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能强推,不能强迫,但是用助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力量追求无限的成功,又怎能取得辉煌。所以智者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我们一直再强调靠自己的双手开拓世界,推崇以一己之力建功立业,却忽视了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借助他人而不是依赖别人,是借他人之力帮助、辅助自己,所助之力要为我所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他人的助推,正是有了人人献出的一点爱,我们的家园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不仅如此,助推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助推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种下了善因。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一直考不高分怎么办呢?
有同学老反应,隔壁某某学霸考试不是满分就是99分,问他有什么方法可以说出来分享吧,“哦,抱歉,我没什么方法,考着考着就考高分了。”
大写的气死啊!藏着掖着还不认,还得故意让你躺把枪,有同学就放话,汝乃天骄,何不上九霄?
其实大部分学霸真的讲不出什么方法,考着考着就拿第一,平常习惯使然,没毛病。
那么重点就来了,既然是平常习惯使然,那有哪些优秀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呢?
6个超有用的学习秘籍
1、关于预习
(1)预习时间排在每天的复习时间之后。
(2)预习时,先以章节为单位通读课本,了解大概内容,插图、插图下面的标题或解说、每页底部注脚等不要疏漏。
(3)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用铅笔画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或课前找同学讨论。
(4)各科预习侧重点:历史、政治默看书本;英语看、读单词表,然后看课文,把生词的中文注释标出来,还要听音频并朗读课文;数学预习重点在于对知识的思考。
(5)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讲知识点列举出来。
(6)养成超前学习的习惯:一般在一个学期刚开始,甚至在学期开始前的寒暑假,就借来课本,进行预习。
2、关于听课
(1)听课时最关键的是能时刻跟上老师的速度。
(2)不同学科的“听法”:理科边听边想,老师讲解的顺序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文科比如政治,应注意听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
(3)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本来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
(4)上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主动的辩证思维去学习是很有用处的。
(5)上课45分钟抓重点听,就根本不会觉得很漫长。
(6)专心听讲并注重与老师进行眼神和语言交流,不要只顾埋头记笔记。
(7)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和后几分钟最重要。
(8)5分钟的课后静思=50分钟的课后复习。
(9)听课需要“批判地吸收”。
3、关于做笔记
(1)每门课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做课堂笔记,一本做改错笔记。
(2)根据不同科目特点做出不同形式的笔记。
(3)能画图的就用图形表示,能标注的就标注一下,不要把时间都放在笔记上。消化吸收并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4)当老师板书很少的时候,一定要紧跟他的思维一起思考,同时要迅速捕捉到他关键性的语言并记下来。
(5)当听课与记笔记发生冲突时,一般以先听懂老师对问题的分析为主。
(6)可以在课本空白的地方记笔记,如果用笔记本,可以买那种中间用一条竖线把一页分成两部分的,左边记录讲授内容,右边写自己的心得。
4、关于总结
(1)归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归纳,二是错题归纳。归纳时可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
(2)每一科都有专门用来归纳的笔记本。
(3)对于语文,主要归纳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文言实词、虚词、病句类型、作文写法等。数理化可归纳出整个知识结构图,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有哪些掌握得清楚,哪些还不够清楚。
(4)对于数学,可以从每个章节新概念为起点,得到一系列的概念和定理,在纸上大致画出一个知识网络。
(5)对于英语,可以在笔记本上对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总结。在不同场合下的日常用语也进行分类、总结,按问候、邀请、看病等分类。
(6)将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和记忆,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脉络。
(7)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
5、关于规划
(1)很多同学做计划就是列一下要做的事情,根本没明确标注每件事情的完成时间,也没写上每件事情完成的先后顺序,所以做计划一定要细致。
(2)再好的学习计划,遇到拖延症也只是张时间表而已。如果做计划的人不肯努力,任何人都帮不了他,有了计划,请立即执行。
(3)早晚记忆效果最好,可将语文、英语等科目安排在清晨6-7点,或者晚上9点之后。
(4)晚饭后注意力集中,而且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可以安排数学等难度较大或成绩较差的科目。
(5)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因为学习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此,所以在制定的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充分考虑,留出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
6、关于课外学习
(1)想考高分就得进行深度的自学,多多利用教辅资料,拓展视野,锻炼思考能力,不但对本学科学习有力,而且对学习其他内容也是大有裨益的。
(2)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思维方式。
(3)要选有80%的题基本会做的辅导书。
(5)辅导书要即买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