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次我们说到张磊老师让我们在写下孩子缺点的内容前面加上“我”然后再大声的读出来,我当时是边读边笑。笑过之后呢,其实心里是很难受,有一些退缩,还有一丝丝拒绝。为什么会有拒绝呢?难受和拒绝是因为我不想接受批评,不接受这是我自己,不接纳这样的自己。接下来张老师继续带领我们互动,她请一组家庭“爸爸,妈妈,孩子”上台来演示。我在这个互动中是妈妈的扮演者,我的任务是当助理如妈妈般把一道道指责、怒骂指向孩子的时候,我就给孩子缠一圈胶带,把他捆绑起来。助教骂道“嘴长来是干什么的,不会做你不知道问啊……”这时就需要我把孩子的嘴缠上一圈,爸爸的扮演者也来缠上一圈。就这样,骂一句我们缠一圈,骂一句缠一圈,我们开始缠上眼睛,然后嘴巴,再然后双手,再到双腿,最后胶带缠满全身。孩子的扮演者就像粽子一样被“妈妈”和“爸爸”捆绑在哪里,她的眼睛看不见,她的嘴巴说不了,她的双手被捆绑,她的身体动不了。我也从刚开始的没有感觉,眼睛酸涩,到泪流满面,再到瑟瑟发抖。我的孩子就这样被我捆绑着站在哪里。平时对待孩子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感受到自己是这样面孔狰狞,语言恶毒。这样的我还是对准这世上我最爱的人和最爱我的人。这是最爱我的人啊,她是有多伤心。从她嗷嗷待哺开始,她就把我当成她的皈依处,全然的信任我,把她的生命托付给我。这是我一直期盼的人啊,我日日夜夜的祈祷,希望她能来到我的身边,我曾向她保证我会好好爱她,她听到了我的呼唤,相信我们爱的承诺。终于来到我的身体里,还记得我当时是多么幸福,梦里都是笑。十月怀胎,我们一起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健康平安的来到我们身边。我当时是多么的欢喜啊,愿意把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都给她。我对她轻言细语,我对她细心呵护,我小心翼翼的捧着她,为了教她说话,“宝宝,我是妈妈,妈~妈”这样的话我可以每天重复100次,从她来到我的身边开始我就每天对她说。直到12个月过去了,365天过去了,她说第一句话“爸爸”。虽然叫的是爸爸,我还是很激动,我没有去批评她,我都教了一年还不会叫妈妈,叫的却是爸爸。我只体会到她学会了说话。慢慢的她学会走路,学会了自己吃饭,学会自己穿衣服。她开始上幼儿园,学会了背儿歌,学会了简笔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对他的爱有了要求,我不在为她学会的东西而欢喜,我只会看到她的不足,她背儿歌的时候,我要求他背古诗;她画画的时候,我要求她有主题;她吃饭得时候,我要求她多吃素菜,多喝汤…我就一路这么要求着。直到那晚她在洗澡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先洗头发,我强行把她按到水盆里,她大声的哭喊,“妈妈,你不爱我了,你想把我淹死。”那个晚上她是在哭泣中睡过去的。从她喊出那句“你想把我淹死”,我就后悔了。现在想起来,我的心都在发抖,我很难受。那天晚上,我看到她睡梦中的眼泪,我看到她对我的失望。我走出房间嚎啕大哭,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才6岁啊,我让她感受到死亡的威胁。我痛恨自己,痛恨生活,有那么一刻我还痛恨人生,在那么一刻甚至还想了断自我。当然我是幸运的,我很庆幸那段时间我正在学习佛法方面的知识,受上师加持我的情绪恢复的很快。不一会我就调整过来了,既然发现问题,就要找到解决的方法。佛教知识其实是更能调伏我们的内心,但在还没有开悟的这条路上好难调伏。我还没有拥有看破问题实质的能力,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我迫切的需要一套能上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想想我是幸运的调整好自己,其他那些没有这么幸运的人呢?他们在当时又是什么样的呢?我能不能帮助到他们?
回忆拉的太长了,我们还是回到张老师的课堂。那个被“爸爸”“妈妈”缠绕捆绑的孩子还站在台上!她刚刚接受我们大声的吼骂,她在瑟瑟发抖,她在无声哭泣。让我们解开孩子的捆绑,带她从这些恶语中走出来,我们来听听她的感受。她说:爸爸妈妈,我感到好害怕,我很难受,我感受不到您们的爱,我觉得我不重要,我觉得你们舍弃了我。从我感受到您们舍弃了我,我就听不到你们再说什么啦。所以你看,孩子对我们失望后,我们骂的再凶,骂的再狠,他已经关闭了心门,他听不见了,他做出来的动作已经是条件反射,转瞬即逝。最终生气的只有爸爸妈妈自己。
回顾一下我们学习的关于“沟通的五个层次”。1.打招呼,2.说事实,3.说想法,4.谈感受,5.敞开心扉。张老师画了一张图,一层一层,从外层到内层,层层递进。打招呼、说事实是普通日常中,人与人之间沟通关系。这个时候还不存在情感,从说想法开始,谈感受、敞开心扉,情感一层一层递增。特别是敞开心扉只有具备深厚的情感,信任,才会进行到这里。反之敞开心扉也能促进情感的增长。一对比,很明显我们平时与孩子的沟通大部分时间在说事实、说想法。我们总会说“你看这道题你是会做的呀,我看很简单啊,你怎么就扣分了呢”家长在讲事实“题孩子会做,扣分了”,说他的想法“我看很简单”,你没有体会到孩子的感受,自然孩子对你不能敞开心扉。有的孩子可能曾经主动告诉过你,“妈妈,我今天很难受呢,我的数学明明可以拿一百分的,就是有道题写错了,没有拿到一百分”你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呢:“我早就提醒你做题要细心一点,这下知道了吧,下次要小心点,你这分丢的多不划算啊,你太不细心啦”。你看,孩子在给你讲难受,你还在说事实,你们都不在一条线上。也许她有很多次来找你,你和他一直不在一条线上。可怕的是,在你还没有学习沟通5层次之前,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注意到这点,慢慢的,孩子以后就很难和你谈感受啦。就如同课堂上我们的那个问卷表上的问题“孩子回家告诉你,今天作业很多?你要怎么回答。”张老师抽问多位家长,大部分家长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多嘛,你就快点做嘛”我当时的自认为自己答案比这好一点,我是这样回答的,“是啊,这作业还真多,你可能需要做快一点,做完就可以玩了”我们不来讨论这个回答好不好,我们来继续课堂。张老师又给我们设定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你做了一天的家务,晚上你的爱人下班回来。你对你的爱人说“老公,今天家务好多哦”。你的爱人他回答你,“多嘛,你就快点做嘛”。这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是不是想给他一巴掌,老娘不干啦,你来。当时有位女士回答她认为先生最好的回答“你先吃点东西,休息一会,慢慢再做”。你觉得这样的回答,你满意吗?是最好的回答吗?张老师给我们一个最甜蜜的回答,“亲爱的,照顾我们家辛苦你啦,谢谢你……”然后给爱人一个拥抱。此处太甜蜜,我忘词了,只记得大概是这样一句甜蜜蜜的话。听到这样的甜言蜜语,你这时是不是做再多的家务也愿意。作为家长,来自另一半的关心和理解你感受到了,你感受到爱人的爱意和理解,自然做家务就积极。爱人感受到您的关心和爱呢,做事就有了能量,不用提醒,也会积极主动为你们家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同理,当你和孩子沟通时放弃带着指责的沟通的,放弃无爱的沟通。沟通时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不求回报的爱意和支持。他还需要我们家长天天的责骂吗?当然就不需要我们的唠叨啦。好的感受具备正能量,爱的感受更是正能量。你和我一起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