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带儿子去买泳衣,出来后他一直哼唧着扭动身子往游乐园的方向挣,这个时间游乐园已经关门。我很放松地倾听他,你想去游乐园玩,想上楼去。他听着我说,突然瞪大眼睛安静地看着我,仿佛被我猜中了心思,也不喊叫了,甚至连额外的说明都不需要,他就自己调整到平和的频道了。于是我们说着儿歌,愉快地回家了。
曾经的某些时刻,我也有过无法放松的体验,我想要回家,儿子却想在外面继续玩耍;我想带他在小区里活动,他给我领到了超市;我满心欢喜地做好了早餐,他却扭头表示不吃;我心心念念刚看了开头的一本好书,他在床上各种欢腾跟本没打算睡觉。那些让我内心变得烦躁的时刻,我的头脑里有一些并不符合完美妈妈该有的念头升起来,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麻烦,这么对抗,还好了解P.E.T.,不然这些念头一定会让我无比内疚,一定也会吓到我的,没有所谓的觉察也就罢了,既然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念头,那些起心动念都被清晰地看见,光明与阴暗并存,得需要多么强大的自我接纳之力。还好熟悉P.E.T.,懂得了我注定成不了完美的妈妈,只能做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到我也有自己的需求,也会因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负面情绪。问题区划分,又帮助我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很多时候都是我在问题区,于是我就对自己进行积极倾听,与自己的感受连接,才渐渐明白,那些向左走向右走的时刻,不是对抗,而是在捍卫自己的需求,在做自己而已。
2
记得小区里的一个情景。一场大雨过后,小区里有一块空地积了很多水,一个女孩开着电动车正要进去,姥姥拉住她的车,别往里开。女孩并没有理会,继续向前开去。姥姥强硬地将她连人带车拽了出来,我还治不了你了呢。女孩哇哇大哭。那一刻,姥姥非常生气,她或许觉得女孩是在存心跟她作对,存心为难她,反抗她。
如果我这次没有搞定你,我就很low,很差劲,很没用。曾经这是我从潜意识里挖出来的“败北”时候的信念,多么荒诞,像一个密不透风的罩子,总会在挫败来临时将我扣住,现在我当然知道了,it is not real。
我还管不了你了。这样的信念背后是对挫败感的恐惧,害怕自己在这场较量中会输,会失败。如果,这不是一场较量呢?
育儿哪里是一场非赢即输的较量,不过是两个独立个体在捍卫自己的需求同时找到平衡点。只有渴望做自己愿意做自己的人才能有更加开阔的心胸接纳另一个人也做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不干涉,不越界,懂得课题分离,能够划分清楚问题区,能够守得住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