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们,请原谅那只棕色的杜鹃鸟,
它把你们推出了温暖的窝,
是杜鹃妈妈教它这么做,
并教它懂得这种做法好处多多。”
读罢《奇幻催眠术》,记忆最深的就是这首催眠曲,感触最深的一个词就是“宽恕”。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宽恕一直做坏事的人,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伤害。
故事围绕一个叫茉莉·穆恩的小女孩展开。茉莉出生后,被家人丢在孤儿院门口,与她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个叫洛奇·斯加利的小男孩。他们在孤儿院一同长大,也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但除了照顾他们的琴科布里夫人,其他人对他们就没那么友好了。尤其是茉莉,不光被大孩子欺负嘲弄,还经常被孤儿院的院长惩罚,被学校的老师训斥。
唯一让茉莉感到欣慰的就是好朋友洛奇的陪伴和琴科布里夫人的友善,虽然耳畔充斥着苛责和辱骂,她心中依然保持善良。
一个偶然的机会,茉莉发现一本神奇的书,是催眠大师洛根博士写的《催眠术》。借助催眠术的力量,她离开了孤儿院,去了纽约,在百老汇度过了一段众星捧月般的生活。之后她决定重回孤儿院,尽己所能照顾那里的孩子。
整个故事天马行空,但穿插的各色人物却完美诠释了做坏事的人为何值得被同情和原谅。
海泽尔是孤儿院一个大孩子,被送来时已经六岁,小小的茉莉曾想尽办法给她温暖,但海泽尔并不接受。她说自己的父母在车祸中去世,她说父母生前对她极尽宠爱,这让一众从小没有见过父母的孤儿很是羡慕。实际上,海泽尔的母亲酗酒,爸爸有暴力倾向常常打她,她因受虐待遍体鳞伤且营养不良才被送来孤儿院。
海泽尔厌恶茉莉,讨厌琴科布里夫人来看他们,因为琴科布里夫人像妈妈一样疼爱着茉莉,她嫉妒。她不喜欢茉莉,同时也不喜欢自己。虽然琴科布里夫人对她也很友善,但她并不接受,内心里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被喜欢。父母对她的厌恶让她自卑,自卑让她胆怯,但愤怒给她力量,于是她拉帮结派,针对茉莉,欺负那些弱小的孤儿。
茉莉离开后,她失去了进攻的对象,很快陷入孤独感中,孤独让她开始反省自身,反省让她不知所措。建立在愤怒仇恨基础上的行为,都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只有以爱为基石的行为才能给人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人感到幸福。
安德斯通小姐是孤儿院的院长,她不喜欢婴儿,讨厌他们拉屎撒尿后的模样,所以找来琴科布里夫人照顾幼小的茉莉和洛奇。她让孩子们吃臭掉的鱼;把好吃的巧克力饼干给她的哈巴狗吃;因为洗澡水超过了规定的高度,她惩罚茉莉用自己的牙刷清洗卫生间;在怀疑茉莉染上传染病时,她让茉莉住到隔离间,两天不曾给她送水送饭送药,任其自生自灭。
这样一个坏人,任谁都想教训一番。在茉莉学会催眠术,对她催眠后才知道,安德斯通小姐的坏也是学来的。她的父母去世后,她跟姨妈生活,可是姨妈姨父脾气都很坏,经常打骂她,她的童年只有冷漠没有温情,她也就养成了冷漠的性格。
诺克曼教授可以说是本书里最坏的一个人了,不光坏事做尽,还要强迫茉莉去抢劫银行。他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以让别人痛苦为乐。茉莉给他催眠后才知道这样一个坏人也曾是个可怜的受害者,他的爸爸妈妈非常不喜欢他,在他最爱的虎皮鹦鹉死了时,他伤心不已,妈妈却大笑不止,妈妈甚至不止一次的问他:“为什么不去死?”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从恶作剧开始,慢慢走上犯罪的道路。
琴科布里夫人是这本书的灵魂人物。茉莉曾遭到很多虐待,在学会了催眠术后,只是让那些欺负她的人不再欺负她,从不曾报复。茉莉的善良很大程度来源于琴科布里夫人。在琴科布里夫人照料下的茉莉,时常扑进夫人的怀里,听琴科布里夫人唱这首催眠曲。而这首歌,也是琴科布里夫人思想的体现。
幼年的琴科布里夫人被表兄弟捉弄欺负,生活很是悲惨。成年后她发觉欺负她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过错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而自己一直活在仇恨中也很痛苦。她学习小鸟妈妈的做法,原谅他们,自己也得以重新开始生活。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哪怕被人无情的折断翅膀,暂时的变成了恶魔的模样,在善意的环境下也会一点点恢复本来的模样。故事的最后,那个乌烟瘴气的孤儿院在茉莉和琴科布里夫人的努力下变成了欢声笑语萦绕的欢乐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