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
批注阅读笔记
读书时间:2021年1月24日
读书内容:封面、蝴蝶页、扉页、序、目录等
阅读原文:
封面上是以黄色为主背景,用大小不一的字体来展示书本的名称。有一支钢笔尖再书写着线条,线条围成的方框上是书本的题目和作者,线条围成的方框里印着这样的句子——“从提笔就怕到写作高手。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怎样说清一个道理?怎样写出感人肺腑的文字?怎样写出惊心动魄的文案?夏丏尊、叶圣陶教你让文字活起来。”
批注内容:
写作,又称为作文,是一般人都不太喜欢的事情,学生不喜欢写作,老师教学生写作文,可是老师有多少位愿意经常写作文的呢?书本的题目就直接告诉你本书的核心是教你写文章。从提笔就怕到写作高手,这中间有很多的路要走,走什么路?去往哪里?该怎么走?四个怎样就是给读者设置悬念,就是吊足胃口,就是藏宝地图,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讲好故事、说清道理、感人肺腑的文字、惊心动魄的文案,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写文章的方方面面。最后定论为两位教育家教你让文字活起来。这就是写文章的终极目标,文字活起来,思如泉涌,写文章就会变得不太可怕了。
阅读原文:
蝴蝶页上是一张空白页,扉页上的题目、作者和封面上的内容近似,一支黑色的钢笔尖勾勒着一条短线条。
批注内容:
这几页的设计特别有新意,我想这也是编辑的设计意图,书本就是教我们写文章的书籍,就应该准备好钢笔和空白纸张,让我们学以致用,在读书和写作的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前行。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话的意思是,在读书方面肯付出辛苦,写起文章来就会轻松。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与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所以我们就要把这本书读好,用好,以便于在以后地教育教学工作中,写好文章。
阅读原文:
序(商金林)
1935年至1937年,叶圣陶和夏丏尊本着以“学生”和“学科”为本位的理念,出自要给语文科以“科学性”定位和改革旧的教育方法的考量,精心编撰了一部极具创意的初中语文课本——《国文百八课》。
“这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共六册,每册十八课,合计共一百零八课,所以叫作《国文百八课》。
《国文百八课》1936年6月起由开明书店陆续出版。原定出六册,因全面抗战爆发,只出了四册,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国文百八课》只有一至四册,共七十二课,第五、六册未能出版。
叶圣陶和夏丏尊学识渊博,志趣相投,又都以教育为己任,且都在大中小学做过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其教学经验用于撰写语文教学论著,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得心应手。
他们将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贯通起来,加以甄别,精选和深化系列化的呈现在《国文百八课》中,这七十二篇极易感悟和濡化的“文话”,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章学”和极具规范意义的“写作指导”。
开明出版社现将七十二篇“文话”抽出来,汇编成这本《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生动而形象地告诉我们作文是一门科学,贵在创新,但“作文”又有共性,具有共同的规律可循。读者朋友一旦分享了这七十二篇“文话”,写作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写作的兴趣和悟性也会得到拓展和升华。
批注内容:
为本书作序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商金林教授。商教授在序文中详细介绍了《国文百八课》的编排内容、编排形式、以及这本书的重要作用,这本书被推崇为“比任何国文教材都好”的一部教材。接下来就详细解读了这四册书的具体内容。尤其是这本书编写的时间久,今天仍旧受到学生和老师的认可,这说明这本书的含金量极高。只要依照书本中所讲的方法去实践,“依葫芦画瓢”,写文章就不会变得可怕了,写作的兴趣和水平就会提高了。
阅读原文:
目录:内容包括七十二讲以及每一讲的题目,外加上附录内容(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批注内容:
目录内容一共有四页,可以看出这七十二讲内容的分类很清晰,关键词筛选的也很精准。有些关键词我自己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的去啃读这本书,也期待着自己能够在这本书的引领下,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有所提高。等到读完这本书时,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也一定会看到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