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界有晚清四大著名日记的说法。这四部日记分别为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记》。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曾国藩的日记。
读过许多人撰写的有关曾国藩的文章,
惟有唐浩明先生的解读最为深刻,
让人读后有一种茅舍顿开之感,
兴许这真的可见作者穷尽三十年之功研究曾文正公思想。
2
曾氏出身于偏僻乡村的世代农家,后来成为扶危定倾的国家干臣。一百多年来,他是所有平民子弟的励志榜样,人们对他的成长史格外关注。曾氏的日记,尤其是早年在京师翰苑刻苦自励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堪称一切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的最佳教科书。梁启超当年就是这样学曾氏的。他对人说:“近设日记,以曾文正之法,凡身过、口过、意过皆记之。
对于我自己来说,
“曾国藩思想”是我想要践行一生的价值观,
用曾氏的思想来指导我的人生。原因有几点:
(1)曾国藩是古代“3个半”圣贤中唯一一个天资不高倚靠后天笃实修行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和我一样,我也是个笨小孩,所以曾氏成为我心中的英雄,成为我可有效模仿的榜样;
(2)文正公成就震古烁今,其成功之道必有一定之方法,这是渴望成功或者建功立业的我所想要效仿的;
(3)其人思想著作堪称传统思想之精炼,他并不是一般的迂腐书生,他也是一个平定太平天国的三军统领,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其思想充满实用性和凝练性。例如相学著作《冰鉴》、人生智慧《挺经》等,都是久经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都是成文于战场成败后的大彻大悟。
(4)其人之著作大体可以分为13门主要学问,并各有一部著作,涵盖人生方方面面,例如其《持家教子之术》则可用于教育后辈。曾氏后代门庭兴旺,名门政流层出不穷,专家教授学贯中西,将军公侯建功立业,这难道不能证明曾氏教育后代的成功之处?家风朴然,持一定之规教子做人、做事,才使得曾氏一门雄踞一百多年,长盛不衰。这样的家规家风难道不值得效仿?
3
曾氏的修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觉认真。他以圣贤为榜样,以慎独为准则,以血战之勇气,以截断后路之决心,从严要求,切实践行。常言说人非圣贤,但曾氏偏要以圣贤为目标,宣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为何要如此为难自己?原来,曾氏采取的是取法上上的策略。古人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正因为目标定得甚高,所以尽管曾氏终其一生并未成为圣贤,但在道德自我完善这方面,古今政治家中罕有其匹。尤其于克己自律上,在一塌糊涂的晚清官场,他应属凤毛麟角。
当然,古之成大事者必有褒有贬,
其做人之深沉,行事之霹雳,并非常人可以理解,
因而“大忠似奸,大伪似真”。
明代的心学传人徐阶,为铲除严嵩一党,
虚与委蛇,不惜忍辱负重几十年,
甚至为取得严氏信任甘愿牺牲子女与其结成儿女亲家。
其人其手段并非当世人所能理解,虽遭受当时人骂名,
但好在时间能从一切纷繁复杂之中给出正解,
历史丹青自为他留有正名。
这类人,追求的不是个人荣辱,而是天下安定,值得流芳百世。
4
曾氏不是原创型的思想家,他也不是对理学有重大贡献的学问家,实事求是地说,曾氏只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履行于人生事业中的经世致用者。他对道的思索与领悟,更多地体现在世俗庸常中。他信奉“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用之中”的理学真谛。他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将家庭日用间的绝大学问,通过自身的体验,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真实亲切,晓畅易行。读他的日记,就如同听一位阅历丰富喜欢琢磨的智者在谈心。
曾国藩被称为“中国古代之最后一人,中国近代之第一人。”
其人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被那么多人所推崇的原因是,他用实践证明了:
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也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
因而,
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