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小时,总计283小时,第267日。
阅读《镜厅》至34%
1930 年的银行业危机主要集中在田纳西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导致银行业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几个不择手段的冒险家。危机仅仅局限在美国南部,而且主要涉及考德威尔系银行。很多金融历史学家都在努力还原 1930 年银行业危机的这一真相。事实上,这次银行业危机之所以没有蔓延到考德威尔系之外的金融机构,也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扩散,主要归功于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快速反应。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使得少数几家银行的破产没有引发恐慌和流动性危机,因此避免了整个银行体系被拖下水。尽管 1930 年银行业危机没有酿成系统性风险,但这并不是说,当时的问题不会引发一场大的危机,但这一事件可以证明一个有力的央行是有能力避免最坏结局的。
黄金不断流入法国,但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国家央行的黄金则不断流出,它们不得不提高利率。法兰西银行仍不断把英镑兑换成黄金,这给英格兰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英国的经济学家指责法兰西银行不顾其决策对其他国家带来的冲击。 由于法国经济形势相对较好,法国政府感受不到英国人的迫切压力。这令人联想到,当欧元危机爆发的时候,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德国也不关心其他欧洲国家,这被称为“德国的冷漠”。如果法国的国际收支更强,而英国的国际收支更弱,那只是因为法国人努力巩固了本国经济,而英国人没有打理好本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如果法国存在经常账户顺差,那是因为法国人天生勤俭,更喜欢存钱而不是花钱。美国作家威尔 · 罗杰斯一针见血地说,法国经济看起来不错,是因为法国的国民特性,以及对“勤劳工作,点滴不弃”的热爱。 如果英国没有办法满足法国的要求,把法国的英镑换成黄金,那是英国人自己的问题。我们再一次发现了欧元危机和大萧条的相似性。在欧元危机爆发之后,德国也一直在批评挥霍无度的南欧国家。德国人始终没有想清楚,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必然对应另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
奥地利政府也知道这家银行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奥地利总理奥托 · 恩得同意注资 1 亿先令(约合 1 400 万美元),购买该行 33% 的股份。 15 但问题在于,政府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经济萧条已经使得税收收入锐减,失业救济支出剧增。政府没有金融储备,也无法借款。当给银行注资的消息一公布,奥地利的国债价格应声而落。 2010 年在希腊、西班牙和爱尔兰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恶魔循环”:银行问题引发财政问题,财政问题进一步导致银行业危机加剧。
布吕宁总理暗示要延期偿付战争赔款,这让外国投资者更加惊慌。 20 大萧条的到来,使得战争赔款压力越发沉重。布吕宁越是在经济问题上失去民心,就越想在对外政策上咄咄逼人。他违反《凡尔赛合约》的规定,重整军备,建造小型战列舰。 1931 年 3 月,他启动了命运多舛的德国–奥地利关税同盟。 6 月 6 日,他开始第二轮下调公务员工资、削减失业福利。布吕宁说,德国经济已经到了破产边缘。他的话中之意是,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就不得不延期偿付战争赔款。
1931 年 5 月和 6 月,德国坚称,自己不是奥地利。如今,英国和美国坚称,自己不是德国。这样的辩解抵挡不住经济危机的迅速扩散。经济危机先是跨越了英吉利海峡,然后又跨越了大西洋。德国的危机从酝酿到爆发,花了大约两年的时间,而危机扩散到英国只花了数星期,在随后几天之内又扩散到了美国。
1932 年 2 月,接替梅隆担任财政部部长的奥格登 · 米尔斯警告胡佛总统,由于缺乏合法的证券,或许在数周之内,美国就不得不放弃金本位。胡佛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哈里森、迈耶和道威斯都参与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法律的约束。于是,胡佛总统邀参众两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参议员卡特 · 格拉斯和众议员亨利 · 斯蒂格尔,共同起草一项新的法规。他们的新法规修改了神圣不可侵犯的金本位,允许美联储为更广范围的证券提供贴现。 2 月 27 日,这一法规在没有经过讨论的情况下就直接通过了。 金融危机的一个好处是让大家集中精力。
判断失误和冷酷傲慢制造了这场浩劫。 1933 年 2 月,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跌至 1929 年水平的 53% 。价格水平一泻千里。失业率攀升至 25% 。由于政府错误地优先考虑道德风险,导致整个银行体系分崩离析。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在任总统颜面扫尽,另一位魅力十足但尚未经过检验的新总统要到 3 月 4 日才能正式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