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自我介绍一下,我开悟了(虽然我知道无悟可开,也没有一个“我”悟了,也没有得到某个具体的东西,但不影响我说我悟了,或者说,正因如此才敢说开悟了,否则没人会信受法益),现居咸鱼国无作城,如想到无作城当我邻居,下面是导航。
先说和普通的观心法的区别。佛法讲究缘,缘不到,去修心去观心是一种多余的造作,是污染,马祖道一说过:道不用修,但莫污染。现在的人学禅宗,动不动就观心。我就搞不懂了,心有啥好观的?平时心舒服放松的时候,你去监视它,去抓取它,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开悟恰恰要放下一切抓取,让心不黏于任何东西包括佛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分时宜的观心,越观离悟越远
我不反对观心,但反对刻意的观心。什么时候需要观心?执念来的时候,身心紧张,心不满足的时候。这就是缘到了,提醒你要观察心的造作了,此时才是观心的好机会。与其说是观心不如说是观执念。迷人终日观心,就算观到一念不生也仅仅是造作空,不是见性之人的本来空,一不观一下座,生活中马上打回原形。下面说具体操作方法,依此行持,开悟无难。
观执念法
先识别心的不善法贪嗔痴,在烦恼来的时候修习无常想,切勿刻意观,仅在心生烦恼,不满足时观(何时知道自己不满足呢,除了自然运动之外的身体紧张之时,因心平直满足如婴儿的身体不会有紧绷感的,觉察到身心紧张之时,即是执念而未觉之时,此时需问自己,你因何物何事不满足,再观察此物无常生灭,即知自己贪着是没有必要的造作,如果利根之人,但放开一道执念即知种种执念,如同人识别了蟑螂顿见遍地蟑螂一般,放开种种念,即识得无为法,即于当下识得自性),如无病不需用药,无病也刻意观是造作,是贪着,是心的束缚,修行得力的是越来越放松,越来越不需要观。哪有治病吃药越吃越多的呢?有的迷人追求觉知一切,时时觉知,时时观心,在我眼里就是追求时时吃药的大痴人。后面见性后连此观一并扔掉,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劳法来缚。这样有利于让心从种种生灭法中脱离。再在日常生活中辨识到造作带来痛苦,无为带来清静,令心于好的坏的,善的恶的境界平等(不要与内心各种念头过不去,以无常观之即可,一旦起排斥之念即落造作有为)。最后一直辨识到起心动念去观也是刻意造作(这一步的前提是心已经相当平等,比如看到谤佛赞佛都认识到谤佛赞佛都是无常生灭的,故心无波澜)。把最后的法执也扔干净
直到某一天,你发现求悟之心也是妄心。
(悟绝不是某个标准的僵化的境界,而是一颗变化的,自然的,开放的,接纳一切的,平等满足的,柔软的心,如果在此心基础上再生出“求悟”一念即令心不平等,求悟之念是累赘,故达摩说勿以心生心,勿将心求法,当下现量已经圆满,不要头上安头给自己制造悟妄。当然没悟之前去执念是要一直进行下去的,开悟后得无师智,自己肯定知道的,如果觉得自己悟了,你就问问自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心具足,不假外求,无一法可得?然后去读坛经,血脉论,大乘经典印心,如果一读就懂,不假思索逻辑推理,那说明懂了。如果看到类似“若言如来说法,即为谤佛”“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这样的句子还是迷迷糊糊,有疑惑,说明还需观察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