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可可上学去单位饭堂吃早餐 ,8点前单位饭堂人很少,基本都是送娃上学的。
刚坐下来,有个同事说起她最近参加创文工作每天高强度工作,身体十分疲累,昨天早上6点多轮到她值勤,中午回家倒床即睡,结果手机闹钟响也没听到。
因为早上执勤早,也导致她女儿早起早上学,女儿跟着她也睡的很沉,后来是3点多小学老师打来电话询问孩子下午怎么没有去上学她才惊醒过来。
由于她嫂子去做手术,同事说“她们之前调理吃药吃了一年多也没有”,所以嫂子家的孩子也在她家,跟着一起迟到。
我顺口我问了句:“生二胎?”
结果同事说:“三胎。前面两个女儿,想生儿子。”
于是我们由此展开了讨论,为什么像她嫂子这种也接受过高等教育,只是在私企,不是在行政机关,所以还在拼命生三胎,就为了生个男孩?看来,说了二三十年的男女平等还是空谈。
我也一直不明白,都到了2020年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执着于生儿子?不是一直都提倡男孩女孩都一样吗?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女孩由于生理结构,相对男孩在求职等时候处于天然劣势。但归根结底,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劣势?
比如孕产期职业瓶颈,要在工作与家庭中寻求平衡点……但这些,归根结底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作祟?
如果说因为男女生理结构不同,女人承担着孕育生命的责任,为整个民族的存续和未来做出贡献这么神圣的责任,不是应该换来更多的尊重?而不是因为要去践行这么神圣的责任而被不公对待?
而工作与家庭,既然是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组建而成,双方承担同等的责任和义务部署很正常吗?为什么女性承受生育之重,还要为家庭做出牺牲,而男性却成为了婚姻的既得利益者,既不用付出什么成本,还反过来对自己婚姻的拍档指手画脚?
我觉得所谓的对等,在工作中应该是充分考虑和照顾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结构给予适当倾斜,而不是大喊“要平等,女人当男人使”,所有平等应该是基于同等条件,既然男女天生生理结构不同,就应该看到这个不同后将其调整到相对同等的条件。比如,孕期不能解雇还不能调岗变相逼退,哺乳期后重新进入职场不用“职场空白”理论来搪塞……
在家庭中,不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分厘必究,而是在处理工作和家庭问题时,彼此是平等的,都有选择的权利,有冲突时可以通过两人协商去解决,而不是一个男人站在那指责,女人心里有气,却被社会氛围压制,无处诉说。
为什么现在很多女人都不选择婚姻?很多女性都是因为看了太多婚姻里的不对等不敢走入婚姻。
我身边也不乏很优秀的女性朋友年过三十,宁愿单身也不愿将就。我一直很欣赏她们。人生寥寥数十载,为何要活在别人的口水里,选择一种让自己更舒适快乐的方式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