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弟弟家
父亲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只身来到包头支援边疆建设,成为一名铁路工人,后来随着我和弟弟的出生,我们变成了一家四口,与大多数铁路家庭一样,在包头除了同事,亲戚不多,后来我又去北京闯荡离开了包头。父母去世后,在包头我只有弟弟这么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弟弟小时候活波开朗,聪明伶俐,深得父母的喜爱。我则寡言少语,木纳内向,头脑也不灵光,但我和弟弟却是最好的朋友和玩伴,关系亲密,干什么都形影不离,他是我的小尾巴。
因为铁路孩子的家长工作都忙,没有时间管孩子,铁路孩子们就一群一伙的自己瞎跑着玩,爬房掏鸟下水摸鱼,铁路孩子出名的野。那时候也没听说过什么素质教育,马路上也没什么车辆,铁路就是一个大社区,大家彼此都认识,社会相对封闭和安全,家长们就任由孩子们满世界疯跑的自由生长。那时我带着弟弟,走遍了阿吉拉及其周边农村的每个角落,捡煤核儿、抓蛤蟆、捞王八盖子、搂蚂蚱、拔蒲棒、逗蜻蜓、挖蝲蝲蛄、摘野菜、拔猪毛菜、爬树、扒火车,在还不知道啥叫苦的年纪,共同渡过了快乐童年。
我上高中、弟弟上初中时,彼此学习都忙,两个人都有了朋友圈,我俩交流偏少。其实弟弟学习很好,但没读高中考大学,15岁就考上了司机学校,他的班主任还专门找到父母,对弟弟不上高中表示惋惜,说这么好的学习材料不考大学实在可惜。
人生路,就这样确定了方向。
弟弟算是子承父业,从司机学校毕业后,18岁就参加了工作,成了铁路系统的一名工人。弟弟遗传了父亲的心灵手巧,人聪明,干活不偷懒,又爱琢磨、肯钻研,工作不久就成了技术骨干,还评了高级技师、当上了工长,后来还成车间主任,踏踏实实、一步步的成长。(可惜父亲却看不到了,否则他会多么欣慰,多么自豪和骄傲。)
我则继续着高中学习,在千军万马中闯高考这座独木桥。后来上大学、当老师,最后去北京闯荡……
在包头我和弟弟先后成了家。母亲没有去世时,母亲那里是我们相聚的大本营,每年春节,我们都聚在母亲身边过年,吃团圆饭。
后来我去北京发展,可惜我在北京还没站稳脚跟,母亲就去世了,都没能来北京看看,让我遗憾一生。我不在包头期间,是弟弟一直在母亲身边陪伴,照顾她,尽孝心。
不仅如此,每年春节前,弟弟还会带着他媳妇,去看望我的岳父岳母,替在北京的我们尽些孝心。
我和弟弟一直关系密切。平时,一直保持联系,彼此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联络着,两人都空闲时,可以打一个多小时的电话。
虽然母亲去世了,但我们只要回包头过年,大年初一,我们都会和弟弟一家团圆。
铁路职工是一群值得尊敬的群体,他们为我们国家的铁道运输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每年春运,火车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方式,一票难求。春节,对多数人而言是假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阖家团圆;但对铁路人而言,却是最繁忙的时节,加班和值班是很多铁路人春节生活的主题。
作为铁路人,弟弟每年春节都要加班,今年依然如故,除夕和初一要连续值两天班,每天24小时。初二以后,才能休几天。
大年初一早晨,我像平常一样起来,做了自编的体操,吃完初一饺子,又到超市买了些东西,才开车去弟弟家,到他家楼下已快11点。
手机电话铃响,以为是弟弟,却是我大学同班同学的拜年电话,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在寒冬里却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和温暖。
进了弟弟家,发现弟弟果然不在家。弟妹正在厨房里忙碌,她曾经在宾馆食堂工作过,手脚麻利,是个厨艺高手。我们要帮忙,她说啥也不让我们进厨房干活,我们只好在客厅喝水看电视。弟弟的孩子在厨房里帮妈妈打下手。
弟弟的孩子是儿子,现在已经长大,在重庆上大学。他身高体长,个子将近一米九,是个游泳健将。在大学里,他表现优秀,还当上了班长和学生会干部,看着成熟不少,虽然身体偏瘦,但其为人处事,已像个大人。
弟弟家住的楼层很高,在第11层,上午的阳光通过明亮的落地窗,洒满房屋,照的屋里暖融融的。我找了把椅子,坐在阳光下晒太阳,看窗边的绿植。
我尤其喜欢那盆三叶梅,这花每年冬天都能开出红艳艳的花朵,但今年花期已过,只能看到绿叶。每次我看到这花,都有种一期一遇的惊喜,好像见到了老朋友。为什么呢?每年特意看这盆花,难道有渊源?谜底是:这盆三叶梅的旧主人原来是我,我搬家去北京时,带不了那么多东西,就把花留在了包头,弟妹喜欢这花,就把它搬到了家。近二十几年的光景,这花变成了一棵树。
今年他家又增加了好多植物,多是赏叶的。其中有一盆植物郁郁葱葱,恣意而疯狂,很喜欢这花有生命力的样子。
从厨房出来的弟妹说这花叫土田七,叶子能止血,最早是她从别人家随便掐了一枝,栽进盆里就长成这个样子,很好养。
我百度了一下,这花学名白子菜,中草名叫白背三七,性甘、淡,寒,有小毒,用于清热解毒,舒筋接骨,凉血止血。(注;吃完饭回家时,弟弟用剪刀给我剪了一大枝,我楞背回来了北京,现在已插到我的花盆中。)
说话间,到了中午时分。
这时,穿着铁路工作服的弟弟,带着一身寒气进了家门,他请假回来了。
他进家后,只简单的和我说了几句话,换身衣服就进了厨房,帮助弟妹准备家宴。按照弟弟对自己的评价,他在厨界也是一名优秀的小工,行话好“刷子”。
家宴很丰盛,我和弟弟在饭桌上的话都不太多,因为插不上话。弟妹爱说话,语速又快,一打开话匣子就向机关枪似的说个不停,别人想插话还真不易。
我们慢慢吃、慢慢聊,亲人间没有什么客套话,我们主要说这一年里的生活、孩子的成长、中年人的养生,谈养花的经验、教育孩子的体会,聊婆婆生前故事、热播的电视、厨艺的心得……
一家六口频频举杯,共同表达对彼此的新年祝福。
陪老人看电视
在北京很少看电视,所有视频类的东西,我几乎都用手机看,因为方便。
对于我,手机不仅是一个对外联系的工具,更像一个生活助手。我可以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也可以用它看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剧、听音乐、玩游戏,还可以用它来查资料、照相、写东西,甚至可以用它网上购物、移动支付。
手机作为一个超强的工具,在生活中取代了钱包、相机、电脑、收录机、打字机、电话机和电视机……等等东西。手机超强多样的功能,使人们片刻都离不开它。曾几时,多媒体手机让人们变成了低头族,吃饭互不理睬,对着手机呆傻傻的看,神经病似的笑,忘了真实的世界。
刚开始用多媒体手机时,我也是如此,沉醉在虚拟的世界,观看了别人的生活,却冷落了身边的亲人,虚度自己的人生。
后来我学会了放下手机和陪伴家人,吃饭就是吃饭,聊天就是聊天,专心一件事。这次回家也很享受与家人一起看电视。
岳父岳母每晚都看电视,主打新闻联播、电视剧。看电视的同时,他们还没闲着,进行着养生,泡脚、烤盐袋、揉肚子……还有好几套养生动作,没记住。养生与看电视是二老雷打不动的生活项目,一直坚持,让我特别佩服他们的毅力。
两位老人刚退休时,身体都不好,通过坚持养生,身体大大改善,看着比同龄老人年轻。
他们干什么都有毅力,认准的事,都能坚持做下去,直到成功。
记得岳父当司机参加开车比武竞赛时,岳父不怕实操,但文字考试可难为了他。因为岳父没上过几天学 ,当年也不认识多少字,但是他让孩子给他读,靠记忆把题全背下来,比赛大获成功,他后来自己慢慢认字,自己竟然读够报啦。
岳母的经历更不寻常,不简单。她虽没文凭,但思维敏捷、组织协调能力超强,足智多谋,善决断,有次凭一己之力,帮助企业打赢了一场极其麻烦的官司,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她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我们家的智多星和精神领袖。她靠自学,愣考上了全国注册会计师,是一家著名企业的财务总总监,还是劳动模范。她的故事要说起来,三天三夜讲不完。
这二老都是让我敬佩的人!
我和二老的关系很融洽,他们把我当做亲儿子,我把对他们也如亲爹妈,我在岳父岳母家很自在,他住我家也很舒服,不知情的外人都以为我是儿子。记得一次在北京我陪二老买衣服,我跑前跑后,售货员说你这儿子真好,岳父岳母自豪的说,是女婿。
在包头过春节,我们是难得的清闲。每天吃完晚饭,全家人就坐到大厅,聊天、吃些零食看电视。一旦他们每天看的电视剧播出了,二老就看入迷了,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心情也随着电视剧的情节跌宕起伏。记得他们看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叫《琅琊榜之风云再起》,我陪着他们看了大结局,发现现在中国的电视剧制作水平越来越好,好作品越来越多。说实话,用大电视看影视剧,效果确实比手机好。
这次回家,真正让我从头到尾、坚持看完的电视节目,是腊月二十九的包头春节联欢晚会。
包头春晚是一台包头人自己制作的节目,在包头大剧院完成拍摄。这台春晚完全体现了包头地方特色,既传统又现代,二者融合的很好。
没有大牌明星,也很少见外地演员,从主持人到演员几乎都是包头人,长相一看就是内蒙人,还是没整过容的原装正品。他们表演特别松弛、自然,一点都不做作,看着很舒服。
那台节目既有歌曲、舞蹈、二人台、晋剧……还有蒙古族歌曲和舞舞,内蒙地方气息浓厚,很有意思。最难忘的是三个小帅哥,年纪不大(十几岁吧),造型时尚,气场很大,舞舞蹈编排有新意,很有明星范儿,后生可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