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诊过一位30岁的精英女性,毕业于名牌大学,在一家知名大企业工作,精通英语。想必从入职开始,她便是受人瞩目的存在。
但通过谈话我发现她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她过于追求完美且爱抱怨。
例如,她一直在说自己如何上进,完成了其他同事完成不了的工作,但公司却没有认可她,还抱怨领导英语不行……
脑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她的母语思考能力似乎出了问题,所以我想让她抄写专栏文章来进行脑训练。
她却说:“这样做没什么用,要不我把文章翻译成英语吧?”
她的这种态度,很难让我认同她上进且能干,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缺乏社会性”。她经常无视我的提问,只说自己想说的事情。
她认为完成普通的工作是寻常之事,要是不能取得高于常人的成果,她就很难有自我认同。这是精英容易陷入的一种境地,会对大脑产生非常大的压力。过于努力或者用脑方式不对的人,反而会让脑部功能衰退,有时甚至导致重大失误。她就是因为工作失误才来就诊的,因为在负责安排演讲活动时传达了错误的日期,引起了严重的后果。
这次失误之前,她也经常出现类似小失误。如忘记重要的事情、出门时忘带东西等等。
经常抱怨的人容易陷入的恶性循环
这位患者的问题是行动之前不去确认情况,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没有脑力去关注细节和和周遭信息。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并不是大脑功能退化,只是用脑方式不对。只要她能在推进计划时养成确认信息的习惯,就能避免失误。
最大的问题是她一直对自己的失误钻牛角尖,陷入内耗,即使周围都觉得“她也是人,自然也会失误”,他们也会觉得别人是在说自己不好。
自我要求过高,很容易让人陷入低沉的情绪。从而忽略周围的情况与信息,导致进一步的失误。
明明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因为目标过高,那些较易完成的成果被忽略,周围的人也不会因此表扬他们。因此他们很难看到自己的成功,而经常纠结于过错,动机就会慢慢减弱,大脑的相关活动也逐渐停滞。
这位患者正是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如果她的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通常就需要精神科医生、心理理疗师与我这边联合治疗了)。这会对她的一生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她的问题要比用脑方式有问题更严重。
勇于展示不完美的自己,有效提升动机
如果在平时就把不完美的自己展示出来,那么即便只取得了微小的成果,我们也能更容易发觉这是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周围的人也会更容易认可自己的努力。
反之,如果总是以完美的一面示人,那么在取得微小的成果时,便很难得到周围人的赞许。而且自己一旦失败,还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就说是,勇于展示不完美就是给自己打造一个更有动力的环境。
让一个一直展示完美的人,突然去展示不完美,并去求助他人确实很难做到。推荐一种方法----参加自己最不擅长的兴趣班。如果能在生活中打造易于提升动机的环境,那么工作学习等其他活动也会受到积极的刺激,形成良性循环。
比如那位精英患者,我推荐她参加免费摄影兴趣班。因为摄影技能在她的工作中可能会有用,还是能获得以下效果。
• 参加户外摄影活动,可以充分活动身体。
• 可以经常使用眼睛的聚焦功能。
•以照片为契机,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话题进行较长的语言表达。
• 容易和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在摄影班里是初学者,周围都是比她更了解摄影的人,会更容易展示不完美的自己,她的微小进步也会得到他人的和可。我希望她能在这个环境中领会何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被他人赞扬的机会。
来复诊时,我会要求她给我看她拍摄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我可以了解她的关注点并展开更多的交流。
看了她的作品后我就放心了,因为她成正在变好——拍摄人像的照片在增多。除了静物和风景照片,开始出现她为老师和一起上课的老年夫妇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一眼看上去就能感受到一种愉快的氛围。
“照片真不错,你在班上和很多人说过话吗?”
“是的,多亏了您的建议,我们还一起出去聚餐了呢。”
从那之后,她每次来复诊时都有不同的变化。仅仅从面容上,就能感受到她全身充满了活力和干劲。当我再次问起工作上的事情时,她也没有像之前那样满是抱怨,而是出现了夸赞他人、感谢他人的话语。这些都是社会性得到提高的体现。
就诊3个月后,我为她进行了脑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已没什么问题,不用再来复诊了。在她的治疗过程中,虽然也有做一些其他的脑功能训练,但是最有效果的还是参加摄影兴趣班这件事。
关于本章介绍的用脑习惯,要点整理如下。
• 让他人评价自己的行动与成果非常重要。
• 以自己不完美的一面示人,有助于提升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