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否具有意义取决于人类,或者说仅仅取决于经受痛苦的那个人。
—维克多·E.弗兰克尔:《生命的探问:弗兰克尔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痛苦,但每个人对待痛苦的看法却不尽相同,痛苦带来的最终结果也就不一样。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对待痛苦,如果把它们当作无法打败的敌人,沉浸于痛苦当中一蹶不振,那痛苦将会变本加厉,腐蚀人的身心,让人消磨意志自甘堕落,也许痛苦最终随着时间而消散,但人也早已在过程中被摧毁瓦解。
但如果把痛苦当作上天给的磨练,努力去战胜它们,那就能使自己更加强大,能够去实现更伟大的目标,千帆过尽回头再看,痛苦就成了成就人的磨刀石。
面对战败的痛苦,项羽认为是“天之亡我”不肯渡江,自刎于江边,给世人留下了“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惋惜。
同样是兵败,越王勾践却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卷土重来三千越甲吞吴。激励他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就是他日夜不能忘的痛苦和耻辱。
所以,痛苦是压力还是动力,是毁灭还是成就,全都取决于经受痛苦的人自身。
如果不想白白遭受痛苦,就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超越痛苦,赋予痛苦积极的意义,在痛苦中让内心更坚韧,让自我更强大,最后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就像尼采说的: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