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已经有一段时间,新鲜感慢慢褪去,渐渐变得熟悉,也慢慢溶入了这座城市,包括气候、环境,以及这里的人。
我对这个城市还是了解的。这里吃早餐叫过早(曾经有单位贴出:不许到办公室过早,从此滋生了迟到早退)。所有的早餐店都排着长队,随处可见人行道上穿着正装扎着领带,端着热干面边走边吃的上班族。还会看到单脚支地从自行车车筐里拿出一盒热干面边吃边等红灯的工薪阶层。曾经在电影院眼看着旁边一个温柔恬静的美女淡淡的拿出一盒麻辣小龙虾,并戴上塑料手套,我顿时觉得手中的爆米花失去了往日的味道。
早高峰时间公交车司机操作方向盘和挡把犹如练咏春拳,手速极快,变化莫测。据统计在这里从未发生过有乘客殴打司机的现象。城市建设热火朝天,犹如当初的南泥湾,又战斗来又生产。十几条地铁线同时建设,每二百米就会有施工或路障,曾经的阮成发市长,被市民亲切的称呼为“满城挖”。城市建设就是要着眼于未来,今人栽树,后人乘凉,“今日路上满城挖,明日方便你我他”。
我深爱这座城市,不光是因为热干面、周黑鸭以及麻辣小龙虾,还因为在这里难得的人生经历。让我这个四十不惑的更年期提前了两年。
那次聚餐过后,我负责送她回家,她家离得不远,因此我们选择步行。天色已经渐晚,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少,我们随意的穿行着大街和小巷,这里的小巷子狭窄且古老,头顶上一排排晾衣线上搭着五颜六色的内衣和床单,幸好已经被晾干,不会滴水。墙上“深挖洞,广积粮”的标语以及陈旧不堪的涂鸦,表明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伴随着敞开的窗户里传出的打麻将声、骂孩子声以及电视剧中男女主的咆哮声,我们边走边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她从小在这座城市长大,是地道的武汉伢,给我讲了许多她童年的故事。让我觉得今天的主题应该叫做回忆,不整瓶凯龙有点配不上它的意义。
她的童年和我的经历完全不同。父亲早逝,她从一个乖乖女变成一个学校里的小太妹,拉帮结伙、占山为王。毕业后被社会这个更狠的大哥又变回了乖乖女,并成为一个温柔的花房姑娘。多么奇妙!人总是会变,有的人变成了曾经厌恶的样子,有的人又变回了最初的模样。
她转过头对我说“我带你看看我曾经住过的地方”。那是一个外面有木质楼梯的三层小楼,第三层是一个阁楼。她刚毕业的时候和另一个女孩合租在那里,并有一个具备中年妇女那个年段所有性格特征的房东。接下来的画面是她描述给我的。两双高跟鞋接触木质楼梯的声音响起,房东阿姨的头及时探出窗外,“个表子养的……搞么事……”等武汉狠话传出,然后关门声,摔窗声,各层的情绪发泄声。后来降龙没整过地头蛇。画面上在中年妇女的隔窗暗视下,两个女孩光着脚提着鞋,蹑手蹑脚上楼。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据说他们吃的盐很多。
伴随她的心酸史,月亮也越升越高,而月光照亮的是她沉浸在幸福回忆中的脸颊。再次印证了尼采那句话,一切痛苦都会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又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我一直偏爱自然光。月光、烛光,都是品凯龙老雪大菊花的最佳光线。我们又转进一条更窄的巷子,远远的看见一个孤伶伶的路灯。也许是私接的,因为只是一根木头柱子,上面挂着像草帽一样的锈迹斑斑的灯头,电线都裸露在外面。灯下还有两张桌子和一个售卖滩。她说那是她从小吃到大的小店。其中一张桌子上围坐了四个人在打麻将,于是我们坐在另一张桌子上。她买了卤蛋、干子、酱鸭脖,我终于得到了想了一路的啤酒。悠然享受着月光、美女、故事、啤酒,以及悠扬的中发白奏鸣曲。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且枯燥。
每一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式各样的故事,有的被人遗忘,有的被人记住一段时间,然后被遗忘。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人,即使当时让你痛不欲生、死去活来,最终逃脱不了渐渐模糊,直至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