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把<村落效应>拿出来做随身书,现在大家聊天中,一言不合就开始读书也是很好玩的画风,昨天核心会议摘录了<裂变式创业>读了三个小节,今天读书会要读一下<村落效应>。
现在我逐步有了一些优化了的行为模式,能够读人的时候一定读人,为了更深入地读人就会加点佐料读点书,再继续潜入下去读人,说实话我对人有着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往往让我们忘记自己的目标。也许我也是在深层认可多多所说的:"人生不应该有目标"。而借由与人沟通和链接,从而与这个世界链接才是唯一的目标。
我从不觉得谁比谁更聪明,也不觉得谁可以在别人的生命里做工或者做领导。所以如果每个人眼中有一个世界的话,我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平面的地图,我希望通过自己与人的链接而探究对方在哪里,他有多高,有多深,有多大,我离他有多远或多进,我们何时在一起,何时又会分开,下一刻我又会遇见谁,我的确是一个喜欢自娱自乐的人,借由养育孩子的借口和一群有着父母身份的人聊天、读书,其实我常常想那只是我找到的一个最好的借口。
孩子也只是她自己,我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探究她是谁,她要去向哪里,她所经受的一切我时不时会痛心疾首或是不关痛痒,也许最多是我借由作为母亲的角色潜入到某段关系去体验而已。孩子的人生最多只是经由我成为她,我最多曾经作为她的壳,守护了她那怀胎的十月,从那之后我抚上马又送了一程,这送的一程我绝不落下自己看风景的心情,也不忘为自己余生筑路的劳作。
所以,我常常抽离,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为了借由养孩子而坦然自若地获得老公对我的放纵,其实当初结婚组建家庭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期待,还好我未忘记初心。一个人发现自己某个时空的自私,就会有可能换来某个时空的无私,这两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也正是我看见自己的自私,无论遇见什么,我都知道这都是我自己选择的,没有丝毫被迫的原因,我就会更心甘情愿、并不紧不慢地走向下一刻。我也会将每一位喂养我自私的人们所做的事情,用心记在头脑的深处,用某种自认为恰当的方式回报他们。
也许这才是我精力无限的源头,唯有看见其他人对我们的好,我们就会心甘情愿对别人好,从而进入一种源源不断的正反馈,余生就如此这般下去。
人生到底是是接受更幸福,还是给予更幸福,我的答案是:在接受时还可以给出更多才是幸福。
所以,我绝不单纯给予父母们某种理论知识去养育孩子。而是用读书会这种可以体验接受和给予在同一时空发生的方式让为人父母的人体验幸福的时刻,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智慧的,每一个人都是能够将自己感受到的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它不是一个方法和理论,而是一种为人之道。
经常有人问我,童府妈妈是一群怎样的人?我想就是有闲情逸致探究为人之道的人,我们用心成为知行合一的善人和善人之父母。
如果要给它做一个估价,我觉得这是无价的。当然,在某些人眼里,它就像空气一样珍贵而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