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所住的城市盖起了一幢幢高楼,建起一个又一个精雕细琢的公园.还有那绿得发紫的人工湖,连路上的树桩,树上的树叶都透着精致的模样.城市永远是城市,但我们的农村已不是过去的农村,它渐渐地失去了该有的模样.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邻里间处处透着世故与冷漠.它教我们的子孙如何认识自然的味道人们如何心安,它教人们的灵魂何处安放?
听说江西有个地方,一片又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长在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里,那金色的天梯蜿蜒盘旋,直上云天,染黄了整个天空.
听说那个地方叫婺源,那里有着的白色墙面,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独树一格的徽派建筑,它们背山而建,让小山村增添独特的蕴味,令人感觉宁静而致远。
听说那儿有一个村庄,民风淳朴,村民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男耕女织的生活,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夜不闭户,它有着一个朴实的名字——叫做查平坦.
我想带孩子去看看,看看真正的农村的样子,亦想为自己找回一点小时候的记忆,拾回一点念想.
大年初六,人们还沉浸着过大年的喜悦中.一辆开往江西的火车,带我和两个娃出发.经过十三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南昌火车站.
下了火车,冷冽的北风扑面而来,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寒颤,忙把衣服裹紧,比我们住的城市冷多了。
去婺源查平坦要一曲三折,先坐从火车到南昌火车站,在火车站乘汽车到青山客运站,再从青山客运站乘大巴到婺源客运站,最后再从婺源客运站转公交车到查平坦。
在婺源客运站一天只有一趟公交车到查平坦。
因为到查平坦出行不便,所以在出发前我叫住宿的老板帮忙订了台面包车,负责我们从婺源至查平坦及在查平坦内三天的所有交通。
查平坦不是婺源主要的观光点,不但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正规的旅馆和饭店,因此我们这三天的食住都在当地的一位姓胡的居民家。
下午两点,司机到达查平坦,一位小伙子来迎接我们,他叫小胡,是民宿老板的儿子,他带着我们穿过两条小巷后,经过一个水塘,来到一幢白色外墙,黑色砖瓦的小楼房前。
屋前有一口小水池,里面养了很多金鱼,两个娃见到鱼就想去抓,小伙子拦着他们,说这是水井不能玩,里面养的是鲤鱼,用来做荷包鲤鱼的。
这水井和我们小时候的水井很不同!养那么鱼,水还能吃吗?我心里嘀咕着。
小胡领着我们进了屋,屋里还有个天井,天井放着一个煤炉,旁边还放着一个大水壶,那么大的水壶还是第一次见。
经过天井,走进大厅,厅上面挂着两只大红灯笼,当中摆了张神案,神案上还烧着香,案前摆着一张饭桌(那三天都在这桌上吃饭),我心里觉得怪怪的,抬头打量着四周,屋内都由木板制成,地板是水泥做的,已有些年头,水泥都被踩成黑色,泛着油亮的光泽,全屋只有一盏吊灯,由于我们的到来发出了炽白的光芒,但见四周挂满猪的部位,猪肉、猪手、猪脚、猪尾,还有一只猪头,我们一下懵了,小胡介绍说:他们这里买肉不方便,刚好又碰上过年,所以杀了两头猪做成烟熏肉做菜,因为天气不好,全挂到屋里来。
我们一下子都看懵了,不要说孩子们没见过,连我这个在农村长大的都看得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缓过气来,环视四周还发现一个角落里摆着一台老式的电视机,这应该是这间屋子里最值钱的电器了。
这时进来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人家,只见他背有点驼,但精神很好,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书香气息,不同于一般农民伯伯。
原来主人家是一名教师,今年刚退休。
胡老师告诉我们,他是这个村小学里的校长,也是学校里的唯一一位名老师,全校总共18人,分成4个年级,他在那里已任教差不多四十年了。
我听了不禁对面前的老人家肃然起敬。
我问道:“老师退休后谁来接他的班?”
他说:“还没老师肯过来,那些学生可能都要转到其他学校去。”
我听了后为胡老师的奉献精神赞叹,又为那18个孩子担忧,但也无能为力。
一路赶来还没吃中午饭,胡老师一早帮我们备好了的饭菜。小葱炒胡萝卜,烟肉炒油菜,还有一盘米豆腐。胡萝卜和油菜很甜很好吃,我们一下子吃光了,但那米豆腐真的吃不惯,每人只捏了一点就没再夹过。
洗手间在二楼,我们吃过饭后,沿着木楼梯直上,楼梯很陡,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洗手间是一个小房间改成的,摆着一个大木桶,虽然有点不习惯,但也要随乡入俗。
什么都太意外了,比我想像中的乡下更简陋,我心不在焉的走下了楼梯。突然间听到后面“扑腾”一声,我扭头一看,一下子惊吊。
原来元仔跟在后面,因为不会下这楼梯,从上面摔了下来。我还没反映过来,胡老师一把冲上来抱起了儿子,我们全部人都围了上去,两行鼻血直流,胡老师哆嗦的帮他捂着了鼻子,元仔没有哭,我以为他摔破了脑袋不会哭,可能他一下子都蒙了,来不及作反映,过了好一会他推开了胡老师的手,站了起来,说他没事,我看他又蹦蹦跳跳的样子才放下心来。
我暗暗担心着如果今晚上睡在这上面的时候,胡老师告诉我们,他安排我们住在我另外一幢屋子,那里前一年已改装过,我听了才放下心来。
(未完待续)
备注:这是我2014年春节的行程,由于记忆深刻逐一一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