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六岁的时候,遇到了照亮我人生之途的恩师。
那之前,我不是个好学生,成绩倒数,性格敏感而戒备,融不入新集体,还经常逃课。班主任碍于人情把我从别的班换到他们班,但也不怎么管我,只要求我不带坏其他同学就好,至于我烂到什么程度,无所谓的。当然,那时的我个子小年纪小又不合群,没有当老大的气质,根本没有带坏别人的能耐,我所有的劣迹,不过是动不动就编个苍白的理由请个假,在学校之外游荡。
毕竟,相比在一群人中孤零零坐着,我觉得在网吧看红警里满屏的坦克,在台球厅看十五只圆润的台球,甚至只是坐在马路牙子上看人来车往,更让人感到自在一些。
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没有溜,而是坐在座位上看刚从图书馆里借出来的《倚天屠龙记》,无所顾忌而沉浸其中。同桌十分好奇我看什么这么投入,临到下课了,终于忍不住要凑过来看一看。然后,讲台的老师立马一个箭步杀到我跟前,劈头先夺了课桌上的小说,然后大声宣布:小说没收,下次上课前上交一份五千字的检讨书。
还没等我纠结好有什么办法把没收的书给图书馆还上、下次上课还要不要来,就下课了。老师拿着自己的教材教具径直走了,书就扔在了讲桌上。然后到了下次上课,也没人提起要我交检讨书的事。
我想,被放弃的人,大抵就是这样吧。
一个学期后,年轻的语文老师曾老师创新讲课方式,开始每周固定用两节课讲作文,前一节讲范文后一节写新作文。第一次作文课,写的是命题作文《铃声》,然后第二次作文课,开始讲第一次的范文。三篇范文,曾老师逐一敲出来打印在八开的纸上,课前发给每个人。记得当时我正趴在桌洞里看《天龙八部》,乔峰正在聚贤庄大打出手,一张大纸“啪——”一下拍在头顶前,继而是同桌大呼小叫:你小子,抢了第一个啊。
我抬起头,把思绪从金先生笔下的胜境中拉出来,看到了第一篇在一百多人的小范围内“发表”的文字。我迄今仍记当时习作的内容:一篇微小说,以上课铃声由敲废铁到放闹钟再到真正的电铃的变迁为红线,想像和描绘了一个山村小学的发展变迁。
“‘‘叮铃铃铃……’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校长常常会想到那块挂在屋檐下的废铁。’这样的开头,是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的惯用手法,也是国内许多作家喜欢借鉴的开头。”曾老师对我的作文点评一开口,就唬得我一脸懵逼——我哪知道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什么马尔克斯啊,不过是看着命题顺手往下写而已,在我看来,金庸大师《射雕》三部曲都以一阙词开头的演义式手法才是真牛逼,想模仿都模仿不来的存在。然后,曾老师又把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述叙技巧解剖麻雀一样细细分析了一遍,末了还叫我起来:“最后,请作者自己讲讲写作当时的想法。”
我站在那里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哪有什么想法啊,只不过想编一个小故事而已……”
“哈哈,这就对了。你不是爱看金庸吗?这就像张无忌学太极一样,全忘了其实就是了然于胸了。由此看来,你还是很有灵气的。”
我高中生涯都已过半了,这还是第一次有老师在公开场合给正面评价。这还了得,我对码字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别的同学最头疼的作文课,反倒成了我最盼望的。语文光作文好也不行啊,其它部分也要配套,于是对语文其它内容也更加用心了,成绩很快也就上来。
再后来,有一次课间曾老师坐在前座和我聊天,有意无意地对我说:你现在课外书的阅读量积累其实挺大的了,但还是窄了点,偏于文学,太感性了。人要全面发展才能写出深刻的东西来,所以必须还要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
“怎么培养?很简单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啊。你很聪明,别怕拣不回来。”
其实,少年心性最在意的就是周围人群的认可和接纳。从语文开始,我的心思重回课堂,半年时间又把之前落下的数理化各科恶补回来,成绩也慢慢上来了,从倒数攀到了前几,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不再是当初那个四处游荡的独行侠。
一年后的高考,发挥还算正常,我进了所985大学。毕业后又在部队十多年,靠着年少时攒起的对文字的爱好和热情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路走得虽有磕绊和困顿,但也算精彩丰富不致于太过庸碌。如今,我业已脱下军装,过着朝九晚五柴米油盐枸杞泡茶的油腻生活,日子也越发平淡如水。
记得高中毕业多年的一次同学聚会,曾老师也来了,我坐在她的身边,席间她对我说:“知道吗?分班时你本该是我班上的学生,虽然由不得我,但一直后悔当初放了你。”
还好,谢谢您一直没有放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