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爱的汉民族传统服饰(二)

汉服有她独特的美,具备独特的形式,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我们可以用这几个特征简单直接判断这件衣服具不具备成为一件汉服的资本。

汉民族的萌物


汉服的基本形制。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深衣为士人官员的常服,百姓的礼服;袍衫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衣下裳制。

一、基本特点:

衣裳制是汉服形制中最悠久最基本的形制,由上衣下裳两部分组成。

二、衣裳制款式:

     1. 大礼服(如玄端冕服):大礼服一直都是衣裳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改变,一直是以周制为标准,按照不同的用途等级用不同的配饰花纹。

     现代使用场合:主要用于祭祀等重大礼仪场合。

图片发自简书App

2. 襦裙:女性常服

     襦裙又可根据腰线的位置分为:

     (1).齐胸襦裙(裙子束在胸上,有对襟也有交领的上襦,盛行于唐代)

图片发自简书App


     (2).高腰襦裙(裙子束在腰上胸下,流行于隋唐五代)

图片发自简书App


     (3).齐腰襦裙(襦裙的基本款式,各朝各代都有)。

     根据领子的款式分为:

     (1).交领襦裙

     (2).对襟襦裙(内穿诃子,配上对襟的上襦,流行于唐五代)。

     还有一种襦在外穿法的襦裙,流行于宋明,宋朝流行的襦外穿法就是把一般的襦裙上襦放在外,而明朝流行的襦在外穿法,则有更多特点(琵琶袖,有小袖缘,也有没袖缘的,斜交领,领子加白色护领),虽然袄这个词就是襦的意思,但是现在为了区别襦在裙内的穿法,普遍把襦在外的穿法称为袄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代使用场合:踏青、逛街、传统节日等都可穿着。

     3.男性在穿外衣氅衣的时候也可在里面穿上衣下裳的服制。

     现代使用场合:因为氅衣袖子不小,可以当作小礼服使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今天先到这里。

晚安,明天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