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不重视一手的直感经验,再加上今天西式教育独尊知识,尤其是信心社会二手资料铺天盖地,恶性膨胀,我们的孩子已慢慢失去与身旁世界相互感通的能力,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危机。
---薛仁明《我们太缺一门叫生命的学问》
1.女儿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也很喜欢看书,但更喜欢晚上睡觉时拿着我的手机听故事,有时我睡觉太快(当爹的陪女儿睡觉都是第一个先睡着的……),女儿倒是越听越来劲,我因为先睡没控制住时间,好几次都是晚上十一点半才关闭手机睡觉,让我甚是自责。
白天,尤其是周末自己看书看完了,觉得没啥意思了,就开始小声跟我商量:我能不能看看安全教育平台的视频,我能不能玩玩游戏。我问为什么不看书了?回答道看完了,太无聊了,可没意思。
有时想引导去做个手工,做点家务,被评价没意思,有时想想也对,自己周末休息时都在看搞笑视频,小说,或者做家务,陪伴老二,孩子一个人在那里看书当然会觉得没意思。
2.现在的生活被各类媒体设备包围着,电视、电脑、平板、手机……,好看的电影,好看的文章,干货文章,逗比的娱乐节目都在帮助我们填满生活的空隙。
我也幸免不了,每天回到家都沉浸在各类资讯当中,女儿评价我说一回家就是电脑、手机,其他什么也不干。想想自己的生活状态还真是如此,看不完的群消息,看不完的被推荐的干货文章,仿佛用尽24小时时间也吸收不完其中的“养分”。
晚上说是要陪孩子一起写作业,她写她的,我写我的。但总是会出现写着写着自己跑走看手机了。有时也不怪孩子喜欢手机,因为她的父母也都太喜欢手机。
所幸有更多的时间是我看书,孩子写作业,我们全家都看书,多少影响孩子也能看得进去书(经典尚未开始阅读,这是下一步的目标),聊以寄慰自己无法掌控的生活。
知识太多了,用尽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去阅读都来不及,更不要说去实践。总想着看完这个知识后就去实践,然并卵,还未开始实践时,注意力又被新的知识吸引,再次开启这个不完整的循环。当开始观察到,意识到自己这种学习有问题时,就先掐断信息的来源,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根据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三个方面的需要,通过自己实际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去寻找知识和方法,甚至是不去寻找方法,先让自己做起来。
****
3.看着孩子们周一到周五需要做到九点、十点的家庭作业,让人十分挠头,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每天晚上回家要写两三个小时的作业,几张卷子,不停的背诵,每天晚上基本上就是作业,已经没有了生活,作业是晚上生活的全部。
最近获知同学那开始上初一的孩子,每天早晨六点送出门,晚上九点放学回家,然后仍然有作业,初中开始有7门课,每门课都会留大量的练习题,美其名誉让孩子通过大量的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知识巩固没巩固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孩子十一点多睡觉,吃过饭就坐在那里写,没有家务,没有手工,没有休闲,有的只是做不完的作业,有的只是不情愿的去学校上课,想方设法让家长、学校推着自己往前走。
从周围朋友哪里获知,现在新上高一的孩子,直接就进入高三备考状态,班主任五点半到校,孩子们六点之前要进班早读,晚上十点下晚自习。高中三年都要如此进行,都要如此生活,有的学校每星期休息一天,有的是休息半天,总之是奋力直追,往高考那一刻努力奔跑。最让我惊讶的是高二上半学期完成高中三年的知识,剩下一年半的时间全部用来复习。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学生总是那么三两个,其他的都是机械的在完成任务,期待考入大学彻底放松。
****
4.仿佛我们接受教育就是在接收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概念,更多的逻辑思维,完成更多的任务,哪里还有心思去琢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我们已经被教育的忘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忘记生活中的那一份闲适。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感觉无聊,没意思,此时既然没意思那就看个娱乐节目吧,逛个街吧,去购物吧,越来越期待过每一个节日(假设自己家里有矿),连参加个读书会也是因为太无聊,看看书填充自己那不知道该如何自处的生活空隙。
真实的生活真的与我们渐行渐远,而这一切都是资本的力量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