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名在校女医学生分享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全过程:
被救助者是一个19岁的大男孩,当兵期间突然患上胰腺炎,因多器官衰竭使用了培门冬酶等药物,最终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幸运的是,在医生的帮助下男孩辗转联系到了早已在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资料库登记的女医学生,他们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成为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弟”。
用捐献者的话说,非亲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不是“捐骨髓就戳骨髓”,整个过程像加长版的献血,如果血管条件良好,整个捐献过程只要2-3个小时。捐献后,造血功能会在两周内恢复正常,在恢复期间,医生每周都会对捐献者进行血常规复查,确保捐献者身体状况良好。
时至今日,这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已经过去两年有余,捐献者成为了精神医学研究生,受助者也在积极地生活。而普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困惑,在这个案例里都找到了答案。
困惑一:造血干细胞到底有哪些来源?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很多,主要为外周血、骨髓与脐带血。在传统医疗中,捐献造血干细胞约等于捐献骨髓,而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专业人员可以从捐献者的外周血中提取造血干细胞并移植到患者体内。
脐带血作为这三者中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于近年来受到更多关注。脐带血的局限性在于,只有孩子出生时才能采集;在脐带血所有者、家族间应用性较高,与陌生人的相合概率较低。
困惑二:我们常说的“捐献匹配”究竟是什么?
这位捐献者曾经调侃,在位点差不多的情况下,男性、年轻和血型是优选因素,选到她这样一个血管条件不好的姑娘,大概率是因为“退而求其次”。
事实上,捐献匹配度是指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率,相合率越高意味着捐献匹配度越高。通常,同卵双生兄弟姐妹的匹配度为100%,是最佳移植源;非同卵双生兄弟姐妹的相合概率为25%;子女与父母之间,是半相合,如果需要进行移植可采用脐带血与外周血联合移植的方式完成;而对于无血缘关系的人HLA相合率是1/400-10,000。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
医学上,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初配只需要匹配5-6个位点,而在“高分辨检测”这样进一步筛查的阶段,需要至少8-10个位点相合才算通过。随后,捐献者要接受干细胞捐献体检,除了血液、影像学检查之外,体检将对捐献者身体质量指数和脂肪肝有额外要求,即BMI≥19,无脂肪肝(如患有脂肪肝,则需捐献者进行锻炼、具备肝脏健康条件后再考虑移植)。
困惑三:为什么悔捐对患者影响极大?
前段时间播出的《亲爱的小孩》中,与禾禾同一病房的病友遭遇悔捐,一家人哭天抢地不能自已。不少网友感到奇怪:再等一个相合率高的人出现不行吗?为什么悔捐对患者影响极大?
从病程发展角度来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展病程极快,错过一次,或许意味着孩子根本等不到下一次捐赠。
从术前准备来说,准备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要进行清髓,即通过大剂量化疗清除骨髓或体内的恶性细胞;清除或抑制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从而避免患者对移植物出现过激排斥;减少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为供者的干细胞提供空间。
通俗来讲,当清髓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紧密联动起来,患者将出现生机。而当清髓后遭遇悔捐,患者在被清除掉恶性细胞的同时失去了免疫力和为数不多的造血干细胞,这无异于加速了向鬼门关行进。要知道,清髓是不可逆的,没有任何一个键能让其撤销。
成为捐献者后,院方会给予其一份要求细节,大致为在捐献至痊愈期间,不能与宠物相伴、尽量不要感冒及注意伦理要求。前两者存在的原因在于,如果被猫狗抓伤,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就必须延迟捐献。不要感冒的理由也与之类似。
伦理要求则是提醒捐献者与被捐人:通过这次手术,你们成为了异父异母却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如果本人之间或后代之间结合,就属于近亲结婚。
这位分享经历的捐献者,对自己遇到的补钙、抽血、术后疗养等过程轻描淡写,用实际状态向普通人展示,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无伤害,却能挽救他人的生命。然而从概率上讨论,“能捐”和“能受”其实都如中彩票一般幸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