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疗法”的又一经典人物

【原创】

这几天每天晨读并直播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名著《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意义疗法”的创始人,经历相当传奇,在辗转了包括奥斯维辛在内的四个集中营后幸存下来。从狱中开始践行他的“意义疗法”,解放后更以此治愈和影响无数人,67岁考取飞行执照,终身保持登山的习惯,92岁高龄辞世。

这至少是第二次读。之前想到的一个代表是《肖申克救赎》中的男主,也是因为有信念支撑才能坚持下来并成功越狱。

而这次读的过程中不断想到苏轼,因为书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当你无法改变环境,尤其是相当艰难的绝境,你仍然有选择如何面对的自由。即使第二天就要赴死,你也可以选择有尊严地离开。

而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在落的境遇中,他也不怂,始终保持乐观,坚持操守。

那么他在一次次被贬的过程中,有没有迷茫的时候呢?

有。

比如今天这篇,便是他南迁惠州途中,在一个道观中求签的记录。

题虔州祥符宫乞签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廿三,江西赣州,时年59岁

冲妙先生李君思聪所制观妙法像。轼以忧患之余,稽首洗心,皈命真寂。自惟尘缘深重,恐此志不遂,敢以签卜。得真君第二签,云:“平生常无患,见善其何乐。执心既坚固,自励勤修学。”敬再拜受教,书《庄子·养生主》一篇,致自励之意,敢有废坠,真圣殛之。绍圣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东坡居士南迁至虔,与王岩翁同谒祥符宫,拜九天采访使者堂下,观观妙法象,实闻此言。

先来认一个字:

殛,读作jí,本义为诛杀。释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指诛杀,如《三国演义》“殛鲧用禹”;二表惩罚,如《书·康诰》“罚殛我”;三通假为“极”表示流放,如《史记》“殛鲧于羽山” 。

翻译成白话,大意是:

(此堂供奉着)冲妙先生李君思聪所制作的观妙法像。

我(苏轼)在历经忧患之后,叩首礼拜,洗涤内心,将自己归附于真寂之道。但我自思凡尘的牵绊太重,恐怕这个志向(皈依修行)无法达成,所以冒昧地用求签来占卜。

我求得了真君的第二签,签文说:“平生常无患,见善其何乐。执心既坚固,自励勤修学。”

我恭敬地再次跪拜,接受教诲。并抄写《庄子·养生主》一篇,以表达自我激励的心意。如果敢荒废懈怠,真圣可以惩罚我。

绍圣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东坡居士在被贬南迁途中到达虔州,与王岩翁一同拜谒祥符宫,在九天采访使者的殿堂下,瞻仰了观妙法象,亲耳听到了这番教诲(指签文)。

意思不难理解,但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他为什么在求签后抄写《庄子·养生主》?《养生主》的核心是顺应自然之道,在社会的缝隙中寻求安身立命之所。

二是顺应自然只是第一步,他真正的精神支柱,还是他所谓的“自励”,不是鼓励自己积极求进,而是激励自己如何在一个受限的、不公的环境中,保全身心,安顿灵魂。事实是将道家养生思想与儒家修学精神融合。

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提出的,“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如果没有济世救民的情怀,如果没有完成《易传》等书稿的愿望,他不会有困境中的达观,以及这达观成就的伟大。


【东坡日历】2025年10月14日,周二,乙巳蛇年,农历八月廿三

44岁,是日,在开封,狱中,供状。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廿三。

52岁,是日,在开封,撰《赐宰相吕公著乞外任不允批答口宣》。轼。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八月廿三,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59岁,是日,在赣县(江西赣州),赴归善(广东惠州)途中。与王岩翁同谒祥符宫乞签。云:“平生常无患,见善其何乐。执心既坚固,自励勤修学。”记之。轼。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廿三,时任定州知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