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老板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机器人,
露出一抹满意的微笑。
然后,你就被开除了,
抢饭碗的竟然是个机器。
一
近期,《纽约客》杂志的一张封面毫无征兆地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似乎预示着,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这种情景真的会出现吗?
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其中,被淘汰概率排在前列的职业,包括 电话推销员 (99.0%) ,打字员(98.5%),会计(97.6%),保险业务员(97.0%),银行职员(96.8%),政府职员(96.8%),接线员(96.5%),客服(91%),人事(89.7%),
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 (80%-60%) 。
被淘汰概率较低的职业,包括记者(8.4%),保姆(8.0%), 健身教练(7.5%),艺术家 (3.8% ),音乐家( 4.5%) , 科学家( 6.2% ),律师、法官(3.5%),牙医、理疗师(2.1%),建筑师(1.8%),心理医生(0.7%),教师(0.4%)。
虽说分析的仅仅是这些职业在英国的前景,所基于的也不过是本土的数据。但从这些概率中,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各位看完报告,不知心里如何设想,是不是同小编一样,有种危机感呢?
二
事实上,人工智能AI对人类的影响,已经在一些领域发生了。
一年前,人工智能AlphaGo 4:1击败李世石,震惊世界。
Cambridge Consultants日前已经推出Axsis机器人的原型,并且向人们揭示了精密仪器会如何实施最常见的临床手术之一——白内障手术。
谷歌、苹果、百度、Uber、特斯拉等纷纷涉足自动驾驶汽车领域。
美国顶级量化对冲基金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策略建模。
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
美国已经有十家律所聘用了Ross,一个背后由IBM人工智能系统支持的虚拟助理。Ross可以同时查阅数万份历史判决,并勾画重点。它能够听懂普通人所说的英文,并给出逻辑清晰的答案。以前需要500名初级律师完成的工作,它数分钟内就能解决。
在珠三角,富士康厂区外,那些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来不及抒发乡愁,就得争抢为数不多的机会。工厂流水线两侧,100万台精密机器人正逐步填满他们站过的位置。
三
当然,人工智能对人类现有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
机器学习诸多理论的主要奠基人、美国三院院士Michael I. Jordan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认为,现今,我们并非处于人工智能的爆炸阶段,而是非常初级的阶段,并且,需要我们花费上百年的时间“去建立真正的大厦”。
他认为目前的智能系统还无法做到对场景的常识理解;我们不太可能看到所谓的“超级人类AI”。
所谓的“智能”,是我们根据参数汇集起来的数据算法,它们只能复制、模仿、模拟人类的行动,而不是真正的智能。
在他看来,关于"智能架构"的一些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包括大规模多重相关决策的错误控制、如何在竟争环境中共享数据、大规模的云端互动等,很多技术还远远不能实现,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比如,无人驾驶车怎样确保在所有气候条件下,在所有的路况前提上,每一台车都可以保证安全驾驶呢?这其实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甚至在今天,传统的单一机器人,也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他同时指出,相比过去的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带来的事业浪潮将会比过去进程快三倍。
四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如果不能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一味机械性重复,不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改变,都会面临被机器替代的风险。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是从事着看似非常稳定的工作。
旱涝保收,稳定牢靠。
每天都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动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慢慢习惯了往日的路径,习惯了不用去改变和思考,习惯了循规蹈矩。
不会去冒任何创新的风险,因为创新很有可能会失败。
时间一长,
自然就丧失了改变和创新的原动力,即使曾经渴望过改变,也慢慢在现有的体制内被同化了。
五
面对人工智能,我们改变不了科技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的知识结构。
幸好,BBC给了人们一些亮色。在统计的那些职业中:
演员、艺人、写手、翻译、理发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几率在30%-40%之间;
程序员、记者、保姆、艺术家、律师、法官、建筑师、公关为1.4在1%-10%之间;
最难以取代的,是心理医生、教师、酒店管理者,均在1%以下。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创意和审美。
具体来说,我们除了等待这一趋势的到来,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是改变自己的知识及能力结构,提升复合工作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在原有的工作专业性的基础上,拓展相关其他专业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T”字型人才。
假如之前做会计时只具备财务分析相关知识,如果再提升业务分析和运营分析能力,这样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一定能为以后的晋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假如之前是传统的记者,只会采编通讯稿,如果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开设自媒体公众号坚持写作,也许就能撰写更多的网文,增加采编的深度和广度,成为下一个自媒体大咖。
二是提升工作的创意性,主动寻求改变和创新。
说到创意和创新,其实并非不可企及。
对于厨师而言,根据客人的反馈,研发出了新的菜品,就是创新。
对于老师而言,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设计了一套新的课程教学方法,也是创新。
对于销售员而言,把原本的产品销售转变成基于客户需求的定制方案提供,也是创新。
正是在这种日常的各种思考和积累中,才会有不断的创新创意的机会。
创意就是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让任何人或机器人无法替代自己来工作。
创意源自一点一滴的积累。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全面取代人类。
这一天也许真的会来。
而你准备好了吗?
一楠时光
一个独立有态度的公众号
如果你喜欢,就请关注和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