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南墙是一种吃苦的过程,作为年轻人而言,就是应该多吃是苦的。
对于年轻人为什么要吃苦的问题,古人是这样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把吃苦作为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人生成功路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劫难,如唐僧西天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之一。
那么人生一定要吃苦吗?吃苦之后一定会换得成功吗?如果吃苦之后没有成功,我们可否换一个平常的心态,不去追逐成功,从而不用吃苦,从一开始就享受平平淡淡的生活呢。答案是,不可以,因为吃苦这个过程,没有人可以帮我们省去。无论是否会成功,这都是我们生存必须的补给,它太重要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动物,我们本能中就有想去吃苦的动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精辟的总结了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经过三个境界,第一个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和尼采的思想有几分相似,尼采说人生有三种精神阶段。尼采说:人啊,那我教你们精神的三变,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化为狮子,狮子又怎样变成婴儿。他告诉我们,每天苦读的孩子都是骆驼,面对一片萧条,没有人帮忙,只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可怜虫我,狮子是人生的第二境界,想必那些经过一番辛苦,终于突破万难,创出一片天下。人都像狮子,考上大学就觉得成功了,就算不为女朋友消得人憔悴,也要为事业拼搏才有一番成就感,也只有这样,前面高考苦读的辛苦才不会白费。当一个人风尘仆仆几十年,随着年龄渐渐老了,年轻时的锐气和火气消磨了,才觉得是非成败转头空。蓦然回首,才发现人生不过如此,道不远,人就在身边。
我不禁感慨,为什么小的时候父母催着我吃苦奋斗,而到我长大后父母则劝我,不要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而要多照顾自己的身体。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在狮子的阶段,孩子都是骆驼的阶段,年轻的爸爸妈妈多半会逼孩子去奋斗,因为大人们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十几年后,家长步入中年,孩子开始高考,孩子到了狮子的阶段,父母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他们看着孩子一天天强壮,眼看就要飞了,反而想把孩子圈住,这时老人成了婴儿,以老小孩的姿态看破世俗。蓦然回首,得失自在心中,家长感叹道是非成败转头空啊,当然不会在要求我们这些孩子牺牲自己的身体去拼工作。
我想到自己从小到大读的那些古诗,大多都是消极的,能写出古今流传诗句的人,必定也经历了人生的诸多风波,到了一定的阶段,自然而然会觉得,淡泊明志才是人生真谛。读了他们的诗,我自己也曾经想,人生何必争来争去,为什么不平平淡淡的过一生?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埃及古老的寓言故事,终于找到了答案。
有一个开罗人想发财,有一天他做梦梦到神明,神说你如果想要发财,就去遥远的波斯吧。神说完就消失了,于是,这开罗人就历经千山万水,千里跋涉前往波斯。到了波斯以后,他发现波斯非常的贫穷,身上仅带的银两也被土匪抢走了。波斯的一个警卫长听了他的故事后,大笑他为什么不回开罗,在梦里这个警卫长还梦到自己在开罗的一个水池里挖到了很多金币呢。后来,这个开罗人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在他在家后的水池边,他发现了很多金币,验证了神明的预言。
开罗人去波斯是否值得呢?当然值得,如果不是去了波斯,他怎么会听到那个梦,怎么有可能发现自家的水池后面就有那么多的金币?
不到南墙不回头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他们没有错,不去撞一下,又怎么能相信前面真的没有路了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不错,我们可能会发现人生不过如此,甚至觉得这一生所追逐的不过是虚幻,然而,顿悟到虚幻就是实在,不寻找又怎么找得到,不困惑,又如何顿悟。
这就是人生,没有人能替代,就算辛苦也得自己去品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