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小哲学家

今天回听了《孩子是个哲学家》,先奉上书中说的这14条父母能从孩子身上学到的“生活的艺术”:

1、从孩子对世界的专注之中,学会活在当下,学会全身心地付出;

2、从孩子执着于自己的方式之中,学会不带期望地与他人相处,不侵占他人的空间;

3、从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创造性之中,学会摆脱过去和经验的牢笼;

4、从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之前未曾意识到的自己的另一面;

5、从孩子的负面情绪中,观察到其中所折射的父母的潜在情绪;

6、从童言无忌之中,学会面对生活和自己的真实,拒绝谎言;

7、从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中,发现自己对待伴侣的态度,从而检省爱情之河的干涸;

8、从孩子的正义感和对于死亡的最初思考中,体验到对于生命的感激之情;

9、从孩子不厌其烦的重复游戏和探索中,学会缓慢、耐心和等待;

10、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般的问题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

11、从孩子的随遇而安之中,学会自发地生活;

12、从孩子的纯真之中,发现人际关系的美妙和日常生活的独特之处;

13、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明白坚持和意志的重要性;

14、从陪伴、保护孩子的过程中,体味爱的无私和回馈。

我的育儿启蒙是从尹建莉老师开始的,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在孩子五个月左右我就开始受她书中的“爱与自由”、“无条件的爱”等观念所影响。现在孩子快一岁五个月,对所有新奇的东西都“执拗”的想把玩,每天在家寻找她没摸过的东西,所以就是会常常“造反”。而我一般都不会阻拦,她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

我猜肯定会有好多家长是会阻止孩子“造反”的,他们希望养育一个“守规矩”的孩子,这是他们还没意识到那是孩子在探索,不是捣乱。阻止孩子“造反”,这对家长来说是省事的,一来不用总盯着孩子害怕ta 受伤害,二来也不用频繁的给孩子洗脸、洗手、换衣服以及打扫卫生。三来还可以如愿培养一个“规矩孩子“。但对于家长的这样一件“省事”的事,却可能对孩子有好多不可逆影响:

第一:孩子不停的在探索,可以更有利于及时发现自己的天赋优势,而一味阻拦,只会将自己的孩子变的越来越平庸。

第二:阻拦就意味着让孩子听话,听谁的话呢?听家长的话。那这样一来就没办法维护孩子的自我意识了,一个有自我的孩子才是真正的ta自己。

第三,不让孩子触碰家长认为“危险”的事物,在大人眼里很多东西都是对小孩子危险的,这样就是太不信任自己孩子了,你认为你的孩子是那么的笨!这其中也透漏着家长的恐惧,这恐惧会被孩子察觉并模仿,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跟家长一样胆怯、畏首畏尾。

每次孩子“造反”时,我都会先保持平静,然后在心里问问自己,“是弄烂一卷卫生纸重要,还是孩子的体验更重要?”、“是脏了一身衣服重要,还是孩子的体验更重要?”、“是浪费一瓶擦脸油重要,还是孩子的体验更重要?”等等。就这样,时间久了,只要没有伤害到她自己,无论折腾成什么样,我都不会爆炸发脾气。

在育儿上我还很认同李欣频老师的观点,她的观点让我恍然大悟。她说到不建议给孩子买太多玩具,因为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玩玩具就是在跟着玩具设计者的思路走,即使是益智玩具。所以买了新玩具,不要养成先看说明书的习惯,可以先让孩子自己琢磨把玩,小孩子是非常会玩儿的!还有就是玩游戏,这也是被游戏开发者牵着鼻子走,在别人的想法里着迷。那么看故事书呢?一样的道理,在孩子挺小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给她输入别人固有的思考模式。即使是经典故事,也需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角色思考故事的其他可能的版本。

说了这么多否定,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要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创造玩具、设计游戏以及编造故事等,从而来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关于创造力,现在的家长们也都开始知道它的重要性了。与其花重金去找老师提高创造力,还不如对孩子少些阻拦,放ta自己去探索。

接着就到了子木,知道她在办读书会已经有段时间了,前阵子突然看到她的一篇育儿文章,就立刻报名了,哈哈,就是立刻马上!文章中说到她带娃经常是跟着娃娃的思路走,出去玩也是让他儿子走在前头,自己想看什么就自己去看,而不是说家长拉住孩子的手,给他指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咱们来看看这个吧……看到这样的做法,我知道她是个好妈妈,就开始对这位智慧妈妈充满了兴趣。

没想到一进她的读书会,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第十一期结束,又立刻以早鸟价报名了第十二期。我知道当父母如果无知的话,代价实在太大了,这甚至会耽误一个新生命的一辈子。就像那句话“如果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很贵的话,那就试试无知的代价。”

在自己知道了些育儿知识以后,发现这些观念都是相通的,从而我又感慨“对的都是相通的”。

为人父母者,孩子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做到的是愿意以孩子为师,然后我们才能踏上一趟非常奇妙的发现之旅。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照见自己丢失的宝贝。我们总想让自己变的更加有创造力,想让自己变的天马行空,想让自己通过修行而找到本我。我们为此花了非常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在外面上很多课,其实真正的教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家里面,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只是需要在与孩子相处时,保有觉知,不是想着如何去教孩子,而是问问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什么。如果想向孩子学习就要回到他们身上,活在当下。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变的越来越爱大吵大闹,越来越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折磨人的本事层层升级,那么你就要反省了。是不是曾经你的孩子用正常语气、正常态度跟你说话时,你一次次的不在意,一次次的不遵守承诺,一次次的拖延呢?孩子最终才会用大声哭闹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你看,简单一个不起眼的行为,就发现了自己丢掉很久的宝贝,比如尊重孩子,比如讲信用,比如守时。“活在当下” ,意思就是说,“你很重要”、“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开始真的看见很多时候视而不见的小确幸。

大人们平常总是忙碌的,有自己“更重的事”要做,总爱敷衍孩子。但是,你真的愿意放弃家里的这个小哲学家带给你的这些礼物吗?切莫本末倒置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心灵自由写作20篇 每年的新年都是同一个心情,都在同一个地方度过,沉闷乏味。今年内心的感觉特别不一样,很想远离喧嚣...
    庭谊阅读 308评论 2 2
  • 关于减肥 昨天说今天写写减肥的心得。 今晚跳完操,刚洗完澡,感觉运动完的感觉真好。首先减肥还是离不开运动的吧,根据...
    花间未尔阅读 337评论 0 0
  • 2017年8月17日赖渝蓉种种子第17天。 发心:我今不是为了我个人而闻思修,而是为了六道轮回一切如母有情众生,愿...
    晓茂阅读 27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