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继《爆款文案》后,第二本书文案策划书籍。
《爆款文案》提出文案销售产品有且只有4步,即:标题抓人眼球,激发购买欲望,赢得读者信任,引导马上下单。其框架结构清晰,主题条理明确,并结合实际案例,读来有理有据,且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相比来说,此书框架不那么清晰明确,论述也没那么有层次感。不过,此书涵盖范围更广泛,也更加细腻深入。也结合经典案例分析讲解,言语直白,读完收获颇丰:
其一、传播链条由过去单向的“引发兴趣——阅读”变成了双向和多向的“想读——互动——二次传播”。即:吸引阅读不是文案的目的,吸引参与和互动才是。
目前,我负责本地一家公益组织公众号推送稿,做过几次推送,浏览量最高才1700。也做了标题党,浏览量仍然一直上不去。想来缺少的就是“二次传播”。
如何做到“二次传播”?引发和制造话题,抛出一个话题,是最容易吸引参与和互动的方式。此外,不妨先主动与别人互动,就像社交平台上的“互粉”一样,有了“连接”,才能创造出更多“连接”。
其二、文案诉诸情感,比起单纯诉诸理性,更能打动人。
情感反应会激起人们的关心、在乎,有效促成行动,而一旦动用理性的大脑,就会阻碍情感和感受,在分析式的思维模式里,人们很难感情用事。
其三、别在几秒钟里自顾自狂欢
秒杀注意力的要点是:保持简单;另一个要点是:文案必须给予消费者想要的信息,而不是单纯描述产品信息。
其四、从用户思维入手
从“自我视角”出发写文案,容易高估用户对产品的理解,认为用户像你一样了解产品,从而陷入“认知的陷阱”,写出来的文案让用户看了不知所云。不是描述结果,而是带入场景,结果是枯燥的,场景是有生命力的。
其五、找到一个比较大的具有某种群体主流价值的“母题”。
如慢生活、无价的情谊,青春等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加以重复运用。创作文案时,要有这样的意识:用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
其六、人是时代的产物。文案要理解人,就需要对“时代”有更深刻的洞察。
只有深刻的了解时代,了解人性,才能找到社会痛点,然后像“点穴”一样,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个“穴位”,重点发力,会事半功倍。
其七、幽默感很重要。
人们对广告文案有着天然的戒心,能够突破这一心理定式的方法之一,就是幽默。它不是挠你的胳肢窝逗你笑,而是不说透,不说全,利用那些具有“通用密码”的语言,给读者脑补的空间和心领神会的乐趣。
总之,此书罗列了大量经典案例,非常生动直观,结合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读来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