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8 周六
孩子早上起来不想吃饭。妈妈,姥姥,姥爷,围着孩子,一人一句,“早上的饭最重要,早饭得吃!”
“从晚上到现在,胃里空了那么长时间,如果不吃早饭,身体不好!”
“让你早点起来活动活动你不起,胃口打不开了吧。都是你磨磨蹭蹭。快点吃饭,不吃饭不行!”
……
孩子的情绪一点点涨起,从小声辩解,到梗着脖子喊“我就不吃。我连自己吃不吃饭都不能做主决定么?!为什么我什么都得听你们的?!你们说我态度不好,可是我不大声喊,你们听我说么?!”
……
得,孩子的话说的没毛病啊。
也许,真的是该我们来审视一下自己的心态,自己对孩子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了!
下面的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点醒。
笔记摘抄:摘自公号天赋故事 代磊的文章《阳光灿烂的中午,我和女儿在马路边躺了半小时。》
*青春期叛逆期是一个伪概念。
只是有一些少年成长过程中未能被允许自主表达情绪和观点,缺乏选择的空间,积压到了一定程度,在越来越强的自主意识主导下突然爆发,出现和社会、家庭以及自我不兼容不协调的现象。表现为不听话、情绪化、没动力、不考虑后果,让父母的心又凉又热,凉的是不知父母心,热的是心里灌满了愤怒的岩浆。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为父母我们习惯性地重塑权威,抑制孩子过激的情绪表达,修正不积极的观点,控制不合理的行为。然而所谓的叛逆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加剧。
所谓叛逆期问题就像天旱时树苗闭合了树叶保存水分,消灭问题就是在一片一片掰开树叶,结果是树苗干枯而死。
树叶闭合是因为缺水,我们给予水就好了,树叶会选择如何打开自己。
*女儿哭泣半小时背后是她在学习如何更加合理表达,我需要为她建立合理的界线,支持她发展能力和动力做出新的选择,而不是压抑她的情绪。
同样我们能不能和青少年创造一种交流,目的不在于消灭问题,而在于看到一个人并且支持一个人,因为问题是他需要面对的,我们的指责、讨好或讲出漂亮的道理都不会让问题消失。重要的是让对方在同我的关系中可以表达真实的感受,并且获得理解,化解积压的情绪。青少年自己所做的努力可以被看到,解决问题的资源可以被发掘,激活了自身力量,从而在支持下做出新的选择,开始了新的行动。
于是改变发生了。
(是呀,一个人,总得为自己发声为自己做主啊。如果,我们剥夺了一个人为自己发声,做主的权利,要么,遭到他强烈的对抗,要么就看着属于他的生命力被压抑,枯萎。
我们一边希望孩子能自强自立,一边却又妄图包办他的思想,以听大人的话为标准来要求他…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空间,被允许自主表达情绪和观点。
也许,父母要做的,就是如代磊老师那样,不带评判和控制的,给孩子这个空间和这份允许哦。)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VQ0OhzWQLMRkuEdq3JW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