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西游记》唐僧扫塔其实说的是儒家的修身

          天慧

        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西游记有一集讲述的是唐僧扫塔,话说唐僧师徒来到祭赛国,因为金光寺宝塔里的佛祖舍利被盗走,不知下落,国王迁怒于众僧人,和尚们日子过得非常凄苦。

        但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个细节,唐僧扫塔为什么是从下往上,而不是从上往下呢。按一般的思维从上往下扫才合理,这样一层层就干净了,最后人也自然就打扫完毕走出宝塔。而偏偏唐僧是由下往上扫,这绝不是编辑或导演单纯的考虑拍摄方便而忽略了常理,其实是还原了小说思想,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借用唐僧扫塔形象的为大众阐述儒家的修身方法。

        当我说到这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读者站起来开始反驳我,说:“《西游记》明显讲的就是佛家的故事,要说修身也是讲佛家的修行,跟儒家有毛关系?”其实,在我没加入启予国学门之前,没听杨军师父讲《修心西游记》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当你真正了解作者吴承恩的想法时,你就会认同,整书都说的是儒家的事情,只是用佛家的人物、故事而已。

        简单说几个原因,首先,四大名著其实原来都是明朝人写的,《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水浒》的施耐庵都是元末明初人,《西游记》的吴承恩明朝人。那有人说《红楼梦》的曹雪芹是清朝人,没错,可是大家知道最早期的四大名著是没有《红楼梦》的,而是兰陵笑笑生写的《金瓶梅》,而兰陵笑笑生是明朝人。说到这有人会有疑问了,你说四大名著都是明朝人写的又怎么了?我想跟大家说的关键是“作者往往在创作的时候,一般都会结合所处年代的主流思想的影响”。而那个年代的社会主流思想是被政府部门认可的程朱理学,包括后期的阳明心学。第二,如果各位认真读《西游记》你会发现,里面很多词汇都是儒家的语言,比如说最开始的纪年方法是儒家的纪年方法,孙悟空修炼的地方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是心,“斜月”还是心,这些都是儒家的修心词汇。

        那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唐僧扫塔其实是修心的过程。总结起来就是12个字: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

        起点低:

        唐僧扫塔是从下往上扫的,预示着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从最低层开始的,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开始就到达很高的境界和层次。每个人的起点都是很低的,无论他有多大的目标和志向。而且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这个事实,也都不应该掩盖这个事实。这个低起点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初心,应该时时刻刻记住它,这也恰恰代表了我们的进步是扎实的。从底层开始扫起,代表了芸芸众生在修身起步阶段的常态,即便是白富美、高富帅也不能除外,这个阶段越是低姿态、越是从头做,起对于日后的发展而言可谓极其有利而成本最低。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无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商界大佬,还有那些影坛歌坛体坛的明星,都需要从马仔做起,从基础练起。

        而那些少年得志,而中年落魄,明明开局一副好牌,却打得稀烂,原因就是因为在不具备足够的生活经历、驾驭欲望与财富的能力之前,获得了超越自身控制能力的金钱或权力、声望,逐渐迷失和堕落所致。而如果保持低姿态、从头做起的人呢,像我非常喜欢的刘德华,一直默默地练习,自称是一个笨小孩,从来不去与别人争,出头露面的事情都让给别人,而自己却专注那些无人理会的。比如别的明星都在争唱2008年奥运会主题曲明星联唱的时候,他却默默地站在了少人问津的残奥会舞台上。一直低调也成就了这么多年“四大天王”唯一依然坚挺的他。


        当下净:

        从下往上扫塔时你会发现刚刚扫好的那一层又弄脏了,不过也不必着急,未来还没有到来,过去也已经离开不用再计较。现在只要把眼前这一层扫干净就可以,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人不要活在过去也不要活在未来,要活在当下。人生其实只有一天,那就是今天。过去既然已经过去了,再因为过去而遗憾和懊悔没有任何意义。而未来的事还未发生,为其担忧也是徒增苦恼。把心放在当下,把今天该做的做好,该提升的提升好,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正如王阳明所说的“事上磨练”,所谓修行就是要把当下应该做好的事情去尽力做好,在做事上磨练自己,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修行方式,而不是像佛教的庙宇远离人事喧嚣,创造那种清净模式。这也是追求的目的不同,一个出世一个入世。


        回头脏:

        每扫一层时你都会发现过去曾经干净的东西又脏了,这说明你现在的境界提升了。比如在你自己30岁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做的不错,但是到了50岁的时候再回忆30岁的往事,你会发现那时的所作所为有很多问题。至于当时为什么没有发现,是因为那时的境界层次不高。而现在却能发现问题,说明自身的境界提升了。一个人如果回头看过去,发现全是问题,那证明你进步了;如果发现不了什么问题,那证明你没有成长反而退步了。

        平常道:不要小看扫塔这件事,真正的修炼不是移山填海惊天伟业,而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琐屑小事。就比如擦桌子扫地,干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认真地干,心无旁骛不去想其他事情,这也是一种境界。能不分事情的大小,把眼前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这就是提升。我们之所以达不到一定的境界,就是因为做事情太散,不能全身心投入。真正的修炼就是把对于过去未来的担忧和焦虑都放下,做什么事情都能专注地直来直去地放在这件事上面。别看说着容易,实际上很难做到,外界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


        启予国学门讲的修身方法是“格物”。而这种的“格物”是集合了朱熹和王阳明两个方面的,包括万事万物的规律性认知和人与人之间的事物。主要修行方法就是曾子所说的“反求诸己”。基本上分三个层次静坐思心、定境观心、随处察心。以助于在处理各种事情的同时提升自我。

        正所谓:

人生修行从低起,

思前想后当下净,

回头笑看过去脏,

格物致知平常道。

2021年12月21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猴子的修炼 ——《西游记》读后感 假期里,我认真读完了厚厚的两本《西游记》,感触颇多。今天,我想谈谈对书中孙悟...
    甄甄快乐阅读 590评论 3 6
  • 1、用男人的方式去思考,用女人的方式去活着。 2、生孩子从来不会成为女人的束缚,那些拿生孩子当做失败借口的女人,无...
    安伶儿阅读 445评论 0 0
  • 品西游之大闹天宫——钻探读书会讲稿 引子 把《西游记》称为我国古典神话小说的巅峰一点也不为过,《西游记》既被列入了...
    沐杰阅读 2,555评论 3 3
  • 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人间四月,春暖花开的季节,坐在温柔的柳荫下,品一杯香茗,读半卷诗...
    清鸿山人阅读 1,336评论 1 1
  • 书名:《说医不二》 作者:懒兔子 一般医学知识是严谨枯燥的文字,但是这本书以漫画好玩的文字体现了中医的博学,也展示...
    讯扬阅读 255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