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场上,数学是最拉分的科目。但是很多学生和它相处不来。个位数的成绩,空白的卷纸······
家长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总会把孩子送到补课班,请家教。但从没想过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只以父母的心态来希望孩子,只是随大流将补课班视为“天堂”。反而没人觉得学习不好也是一种病。是病就要医病根才可以药到病除。
每个人生来等同,为什么进入学校之后被分为三六九等?这和每个人的爱好,兴趣大为相关。试想一下,李逵安能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对于孩子而言,世间万物皆为鲜。他们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走。父母和老师所做的就是在孩子爱好的基础上为孩子培养并且引领正确的兴趣方向。学习亦是如此。
孩子所接受的第一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很关键的一环。孟母之所以三次搬家是因为她认为屠夫和葬业并不能让孟子的才干展现出来,所以之后搬到学堂附近。而孟母搬家也正是她看出孩子模仿能力极强。
其实对所有孩子而言,刚出生的时候模仿学习能力是非常高的。随着年龄的成长,模仿学习能力逐渐减弱而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在入学之后单科成绩,总成绩有三六九等之分也正是自主学习能力没有以正比例上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兴趣。
前者,是家长所教育的。正常孩子会在六七岁开始上学。这个时间的孩子至少应该有三成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和身边的环境很重要。然而,父母已经将最能和孩子培养感情,能做到最好的这段时间完全交给老师。殊不知老师能做的和家长比起来有多少不足。
老师不是天生来看孩子的职业。古语有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一个老师再好毕竟和孩子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反而现在孩子一出问题全是老师的不对。作为老师,所应该尽到的职责无非就是让自己的学生知道自己是教什么的。将孩子带到正确方向之后,传道,授业和解惑。其他的全是学生自主学习。
试想,一个人从开始就对所学无所兴趣,又怎能专研?兴趣是什么?兴趣是一个人对外界人事物的喜好程度。都知道学校的理论知识拿到社会之后有用之处不到五成,可是为何要上学?学校除了教授知识外还需要教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父母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而学校是引领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所学得科目只不过是所有工作,交流的基础中的基础。试想,基础中的基础都学不好,又怎么能深入学习?
每个人都羡慕博士,硕士的光环。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只能远远的看着,有的人会成为他们其中之一?笨只不过是借口,没有谁比谁笨,只有谁比谁更合适,更专注。决心是下的,奋斗是说的,唯独兴趣才能永恒。一个人在兴趣上下决心奋斗永远没有失败一说。
一个好家长是能找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好老师是能培养起一个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能引领更多人找到正确的方向。一个好孩子,要早日学会自立,自主,早日选择生活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