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香港动作电影《我是谁》。成龙在里面扮演一位失忆症患者。
有一个场景是,成龙站在一处高坡上,对着旷野喊:我是谁?
这个问题,对如今的我们,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得了比失忆症更严重的病,就是信息社会的焦虑症。
我们在互联网浪潮中遭遇着严重的身份危机,大家都参与到这种尴尬局面中。高度信息化,让我们动动拇指就能获得很多信息,由此,我们能轻而易举知道很多种人生:有人在整个地球上游荡,有人回到山中一隅劈柴喂马,面朝大海,坐着板凳钓鱼……
有多少个IP,就有多少种令人“羡慕”的人生。看似我们也能更轻松自由的选择任何一种人生。
但是,选择太多,也就转化成了一种没有选择,看来看去,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过哪种人生。
举个例子,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焦虑,对什么都不满意。
因为,我看到有人住宫殿一样的房子,上几十万一年的幼儿园,过今天斐济明天曼哈顿的日子。我看到有人有好像处处完美的丈夫,带着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孩子,生活没有丝毫烦恼压力。
那段时间,我看自己房子,小;看着自己的孩子,觉得一年几万的幼儿园,真是对不起你啊;在各种平台查机票,规划着全家的出游地,生怕低端说不出口去;看着自己老公,怎么看怎们不顺眼,心里念叨着:迟早要换;看着自己的吃穿用度,觉得真是拉了整个地球人的后腿……
那段时间,真的是疯狂怀疑自己的生活,痴迷于否定自己的一切。
我本身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症。
不是坏事,因为我总能反省自己。所以,经历了那么一个疯狂的阶段,另一个我又把我拽了出去。
根据自己的经历,再去看周围的人和事,就理解了其中不同程度的做作和疯狂。
《迷因效应》一书中,作者高德说过,用“虚荣的一代”来形容这一世代再合适不过,而且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身份危机的潜意识反应。
就是,人人都力争活成一种人设。其背后的潜意识就是,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既然是人设,那必然是向上向好,最起码在自身意识里是优于真实的自己的。所以,要达成这个人设,人就要总是绷着撑着端着,踮着脚装着充着。
一旦达不到这个人设标准,自身就会焦虑,就会天昏地暗,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
其实,人沉浸在应接不暇的信息中起起伏伏,或短暂虚假满足,或持续焦虑,根本抽不出身子去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你衡量自己的标准本身就是一厢情愿的,是错位的。
比如,用完美老公、拯救银河系的孩子、天价幼儿园、宫殿版的住宅为标准来衡量我自己,那我必须去死了。因为我确实不达标嘛。
但,我也该留些理智问自己,我干嘛用那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我是谁?
我就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孩子,带着深刻的小农意识背景,带着父母祖辈传下来的优劣基因,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竭力抚育孩子、反哺父母。
用真实的自己面对自己,才发现,从我这条生命的因去考究,我如今的各方面境况,也就是果,不管是丈夫、孩子、其他家人,还是经济状况、个人认知,都已经非常好,需要谢天谢地谢祖宗保佑了。
如果我非要焦虑,不是因为现实太残酷,而是我给自己的人设不对,我给自己定的衡量标准错位了。
其实,不管进化到什么阶段,人都还是有不足。但只要能真实对真实,那就能更切实的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我想,就不再会有那么多人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