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要有存在感 也都在找寻存在感 能被人尊重 惦记总是开心的 人总有那么点儿虚荣心 有的人在乎金钱 有的人在乎面子 在乎自己的社会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情社会 面子大于天 面子就是一切 很多人愿意为了面子 可以人前风光 人后受罪
对于面子 社会地位 社会关系 人际往来的重视在乎 是老传统了 一辈一辈的传承下来 贯穿了我们的成长过程 在此过程中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融入了我们的性格血液之中
像小孩子为了找存在感 就会大声哭闹 发脾气 摔东西 来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 成年后 对于存在感找寻方式就又更加高级了 像 语不惊人死不休 就是要掷地有声的炸裂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究其实质都是想以此来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 显示出自己的超凡脱俗 找寻那独一无二的高级存在感
无论是古人的 仓禀食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还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都告诉我们 人在解决了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之后 就会摆脱低级趣味 从而更加重视 个人的社交 个人的自我实现
每个人找存在感的方式又有所不同 像我就是喜欢靠搞事情 如同长者所言 “”动不动就想搞个大新闻”通过搞事 不断交流 不断让自己成为中心 来获取存在感 以此来获取关注
这个情况从我小学之时就已经初现端倪了 记得那时候 即使是我很远的远房亲戚结婚 和我完全没什么关系 我也会在人多聚集在一起的时候 跳出来说一声 如果没有我的牵线搭桥 他们是走不到一起滴 再说些神秘的话 让他们觉得好像我知道很多内幕一样
到了现在我依然会这样找寻些存在感 这样的我是主动出击 去建立起联系 获得存在感 以至于经常搞出些乌龙事件 久而久之 朋友们冠与我戏精的称号 经常告诫我戏不要那么多
而另外还有一类则是 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 的找存在感方式 往往就是“”作” 通过作的方式 来验证她的重要性 来得到她想要得结果 我要离开你了 我生气了 看你是否会在意 是否会挽留 伤心 发些小脾气 使些小性子 以此来找存在感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也只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之人 才能这样做. 因为她知道对方一定不会离开自己的 一定会来哄自己的.
而当这两类遇到一起之后 又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啦 一方拼命找存在感 随时随地搞事 另一方 不为所动 任你搅得天昏地暗 掀起惊涛骇浪 我自巍然不动 该配合你表演的我 演视而不见 这种找存在感方式也是很多小朋友所使用的 而她恰恰有着丰富的对付小朋友得经验 曾经我聆听过作品 “”方老师谈幼儿教育习惯养成” 不能对这种方式妥协 小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习惯 定下规则 或许这些行为 触发了她的肌肉记忆吧 无论怎么样都是不会理会的
严格说来中国的父母大多都是不合格的 鲁迅先生说过 中国中流父母教育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 要么任其跋扈全然放纵一点儿不管 要么整日呵斥冷遇让孩子变得没有一点儿主见 自主性 然后还美其名曰听话 “”听话 ”多少罪恶假汝之.
如此种种的外在表现究其实质是心理问题 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心理问题 只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关注到 没有注意过 或者感觉这不算一个问题
这只是我的一番推测 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些什么 没个主题 想到什么就写些什么 我的学识是很浅薄的 这个就算一篇茶余饭后的闲聊闲谈吧 但我还是 记录下来 希望有一天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正如祖安顽童所言 我宁愿犯错 也不愿什么都不做
我不会因为害怕失败 就选择不去做. 我有预感肯定会贻笑大方这些文字 但又有什么关系啦! 如果能通过这些文字 让别人注意到我 那么我又成功的找了一波存在感.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