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孙悟空遇上蜘蛛侠》是一部以皮影戏的传承保护为生活原型的电影,由曲江涛导演,罗京民和刘天佐主演,于2012年2月2日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布鲁克斯父母当作为志愿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时,委托陕西华县皮影戏传人老杨头照顾小洋人布鲁克斯,期间老杨头和布鲁克斯在生活习惯、语言形式、行为思维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对立,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接纳以及人性化的关爱,最终变对立为友情的动人亲情故事片。
影片得分一直不错,目前在豆瓣得分8.4分,不失为一部好片子。下面我就从创作理念、思想内涵、逻辑结构和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来说说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
01
创作理念:用中国元素的皮影、藏铃羊、孙悟空等在一老一小的相处中表现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最终突出一个大写的“爱”字
对任何影视剧来说,创作理念都是首当其冲需要考虑的,是制约作品组织方式和思想内涵的深层因素。
《当孙悟空遇上蜘蛛侠》用一个老伴儿已经离世,唯一的儿子已经48岁了,常年漂泊在外,老杨头一个人在村子里作为空巢老人生活着,如果他的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因素,应该可以形成很多有趣的碰撞吧?对生活的模式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都可以并入叙事线索中来。
像空降来的儿子、儿媳带着一个浅棕黄发色的洋娃娃登门,老杨头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儿子儿媳就去拯救藏羚羊去了,只留下一封信和这个孩子,老杨头没办法,不得不负起照看的责任,
老杨头面对着儿子留在家里的洋娃娃,第一反应居然是家丑不可外扬,他没办法把这个孩子领出门去,就怕别人把自己的儿子当成笑话。娶了个洋媳妇,又带着个拖油瓶,在老杨头心里,大概觉得这是儿子做的最大的一件错事。这其实就代表了文化理念的不同。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观众自然而然的对一老一下紧接下来的相处模式发生了浓厚兴趣:老杨头将如何对待这个和他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孙子?一个天天嚷着要吃汉堡包、要喝牛奶的洋娃娃?对于老杨头来说,他是很发愁的,担心村里人知道情况,他恨不得天天把孩子圈在家里。就算是偶尔出去一下,回村的时候,也务必等到天黑才要进家。
即便这样,布鲁斯在和老杨头渐渐的相处中,也得到了老杨头力所能及的关爱,看不惯王站长也跑到人家家里去给布鲁斯买牛奶,还跑到村头的小卖店去帮这个孙子找汉堡包,拿回中式的肉夹馍,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汉堡包吃吧。
小家伙越来越淘气,是因为他知道老杨头是真的在关爱着她。两个人就在这种毛利矛盾,对撞冲突中,情谊一天一天的变得深厚起来。有一天,布鲁斯偷偷地把老杨头手里的文玩核桃,在门边儿给夹坏了,门也塌了,老杨头被吓得从午睡当中跳起来。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跳起来去追布鲁斯的过程中,又把布鲁斯的蜘蛛侠玩具给踩坏了。两个人的矛盾达到了最高潮。
总的来说,在创作理念上,主创团队就是合理运用我们中国元素的皮影、藏铃羊、孙悟空等在一老一小的相处中表现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最终突出一个大写的“爱”字。
02
思想内涵:村子里大多是老年人,皮影戏后继无人,空巢老人守候的是子女的归来也是一种念想
老杨头是王站长想要扶持的一个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的民间艺人,老杨头在以前文革期间因为皮影受过冲击,不想接这个重振皮影戏的任务,后来好不容易被说动了,去了培训班,发现坐在台下的听课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空巢老人,最年轻的也都五十多岁了。
杨栋梁没想到自己寄放在父亲这里20天的继子布鲁斯最后给老杨头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农村也好,城市也罢,空巢老人守着空壳子的家,一个人形单影只,要不然是在野外和羊作伴唱信天游或者秦腔的老汉,要不然就是老杨头这样空有一身本事也不知道去哪里施展的民间艺人。
农村的文化断层、亲情断代的现象,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剧中的老杨头这样的老人呢?他们在这个阶段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子女的漂泊状态也是他们不理解但是又要说服自己去接受的。
老杨头坐在村外和布鲁斯瞎聊天等着天黑才回村,他说杨栋梁都快五十了,都48岁了,他娶了个带娃的老婆又咋了嘛?白得了个儿子免除了老了没儿子,这本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可惜了,是个洋娃娃!
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文化焦虑和本族文化认同,老杨头和布鲁斯用皮影打斗时,他们手里的孙悟空和蜘蛛侠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产生冲突和碰撞在所难免。
03
逻辑结构:用儿子漂泊状态和父亲空巢状态,加入动态因素布鲁斯的临时寄放,让整部电影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如行云流水般按部就班
儿子一直在外漂泊,父亲无法理解但也只能接受,他拿出来新的被褥给布鲁斯换上时说这是他妈给他做了让他结婚时盖的,现在给你盖了,能听出一点失落也有一丝尘埃落定的开心。洋娃娃也是自己儿子的继子,继子就是儿子啊,也算是有个家了。
老杨头在努力试着去体会这些年轻的孩子的心思和所做的事情:
儿子儿媳把孩子放下去忙工作;
自己和布鲁斯相处也有很多开心的事情;
想象着布鲁斯哪天就要回美国了,他望着井里想起自己说的话怅然若失……
儿子对他说自己和爱华分手了,因为观念问题,他说不要跟孩子说,先回去了再说吧。
皮影戏的拯救是王站长一直在极力推进的另一条线索,在发现紧锁的院子里似乎有人在哭叫,王站长猜想家里有女人却没想到是个孩子,进而把老杨头的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举动联系了起来,从而半威胁半求情地让老杨头接受了皮影戏的培训班的讲课事宜。
所以这部分在逻辑结构上的安排如下四个分支同步推进:
儿子儿媳突然送回布鲁斯,又突然带走孩子;
老杨头和小孩布鲁斯建立起深厚情谊;
老杨头帮助王站长开办皮影戏的培训工作和演出任务;
王站长在振兴乡村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小小的贡献,但却非常重要;
儿子儿媳终于回来,带着布鲁斯回美国,老杨头怅然若失。
04
艺术表现:通过多种手段激发矛盾和文化碰撞,用节奏迥异的镜头节奏来讲述乡村文化的存在状态,演员表现非常给力,完美地传达了影片的思想情感
1.首先从创作态度上来说,这部讲述乡村文明和文化状态以及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故事的影片来说,剧组主创团队非常真诚、独立、诚恳地讲述一个有情感温度的故事,同时能给予观众思考的问题。
2.其次,在影像风格上来说,片子杂取了林林总总的不同镜头语言来讲述一个清新的乡村故事,有快节奏的短镜头拼接在一起,表达快速的矛盾冲突的,也有极为缓慢的长镜头来表现农村缓慢的生活节奏和广袤无垠的天地间,人们的快乐,特别真实和真诚。
3.片子中加入了乡村文化拯救的内容,还选取了陕西农村来拍摄,皮影戏的各种材质、制作工序和培训班的重新振兴在做些什么,也都通过有序的组合展现给了观众,勾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
4.演员的表现质朴合情理,感觉本色出演,尤其是老杨头的这个角色表现上,演员准确的艺术诠释极为到位,将整个片子的重头戏举重若轻地承担了起来,表现立得住,是一种人文情怀丝毫不欠缺的表演,代入感非常强,堪称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令人肃然起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