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寒山道,寒山路不通”。一翻开《冷山》,你便会在扉页献语处看到这句诗,跟我一样好奇的人大约会去查览原诗,揣摩些未言之义。
“人间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大概是在讲什么呢?有一处名叫寒山的地方,当夏冰雪不融,日出岫仍大雾遮目。路漫漫而混沌,人言不可即。我心非同他人,故能行至此地。人若皆似我心,安步可及。
诗是引子,冷山是寒山。“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难及之境也是难及的心境。路由心生。行走于通往哪里的路途与地理条件无甚关系更关乎内心呢?读完这本书你会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的洪流中,看似全意讲述伊人与情郎、等待与归来的《冷山》,其实有不止于爱情更多的层次。
伊人在等、情郎在归吗?冷山内外,其实没有一个人停留在原地。所有人都在翻山越岭地跋涉,跋涉迷途的是跌宕的心灵。
战争岁月,心会流离失所,和土地一样满布疮痍。动荡莫测的时代心安是最深的渴望。
男主人公因曼北赴战场,滞陷于杀戮的泥泽,世界血肉模糊;女主人公艾达异乡丧父,骤成孤女,在战后秩序混乱的南方凄苦无依。因曼的征途与艾达的经闻相互交织,初生情愫来不及酵养感情的两人因战被迫分别、各自奋力生存的故事徐徐铺开,一次又一次困苦磨难中心态的起伏变化便是内心寻得安宁的过程。
炮火轰鸣,哀鸿遍野。载悲载奔,通往心安之处。
时常看着手中对方银版摄影的像片,根据猎户星座轨迹、太阳和月亮的位置行走,在黄昏时分诵读古典文学......在因曼和艾达心灵的路途上,你会发现安稳妥当的因源并不复杂,并不是两人最初痛苦纠执的人生意义。人生是宏大的命题,意义又是长过生命更宏大的主题,就像流云一般,在世事的干预吹拂下并不会有具体的轮廓、方向和轨迹,抓不牢也描述不完整。徒步世间,我们会像因曼一样发现人性尚亦正亦邪,像艾达一样领悟学识亦实用亦虚无。人生充满扭转方向的变量,思考意义带来的目的感易让人得失沉浮、自我设限,陷入偏执固陋、狭隘消极的境地。意义的思考本是哲学的抽象,可以说是徒增烦扰罢。活着的真实却是具体的,每一个瞬间都纹理细致,拧结成生命体味的绳索。
不去想所谓的归宿。摩挲辨认每一个情绪节点的棱角,诚实地拽住它,另一只手用力向前攀拉,一下,两下,就朝坦荡无憾的终点更进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人生就像因曼升堕于明暗交织、光影载道的归途,艾达直面心灵困境与真实物质生活一般,或难或易、或悲或喜、或幻灭或希冀都坚定地一步一步朝前走吧。不困于过往,无问西东。痛苦思索缥缈的意义,不如诚实无畏地前行。而行走的实实在在的力量,就是那些即便在我们最孤独苦痛时也能带来疗愈的依托。
心安从来不是得到什么意义,是心有所依。
读读《冷山》吧,透过查尔斯·弗雷泽细腻的笔触可以感受到,即便旧时所有信仰天堂都已坍塌,什么依然是可以凭藉的力量。
一、恃爱无畏
“The last throw of my courage is to put my faith in you, and to believe I'll see you again. So now, I say to you, plain as I can: if you are marching, stop marching; if you are fighting, stop fighting. Come back to me, come back to me is my request. Come back to me......"
电影版《冷山》这段艾达信中对因曼的呼唤也许放大了爱情的救赎性。不过,在孑立的世间,父母、朋友只可伴随一程,我们从来希望获得来自于另一个生命恒久的理解、支撑与慰藉。在孤单世界像渴求太阳一样渴望对方,交汇成为彼此的光,是着实温暖并带来前行力量的奇迹。
要变成一道光,去感应另一束光吗?不是随时都有战争可以作为触发的机制,我们也不期望战争。在小心翼翼的人间,其实最重要的是勇敢与坦率。
人类是如此矛盾,最需靠近、彼此链接也最需空间与隐私,因而亲密真实的爱情是小概率事件。《冷山》里的因曼与艾达正是这样,互有情愫,但情感上的保留与独立使他们踟蹰回避,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间里,在彼此面前望而却步。然而,战争爆发,个体的安全感被不断摧噬,孤独愈深,愈牵引出内心对感情最真实的需要。不断地渴求与想象对方,于是,排除万难,两颗灵魂在在穿越千山万水的寥寥书信中坦诚互见。埋在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憧憬被不断吐露,人与生俱来的疏离陌生也在重逢的片刻迅速消弭。
“看,现在看这天空,它是什么颜色?或者......老鹰是怎样飞的?或者你醒来......你的心因为太想某人而隐隐作痛,你把那叫做什么?”
雨霁放晴,互相隔绝的山峰于雾气里升腾,像散落在白色海洋中的绿色岛屿,最初只有模模糊糊的轮廓,忽然,也终于看见了彼此。
爱情萌发,像布莱克谷院落里的雏菊馨香淡然。书中来不及许下任何承诺、却在漫长岁月里彼此牵绊寄托的衷情不二亦是罕有。科技发达,缩短了时空距离。希望在选择与诱惑剧增的今天,我们有能力像《冷山》营造的纯粹爱情童话一样,只瞧着一个人,花时间慢慢去爱。深厚爱的能力,淬炼爱的纯浓。
爱是托底长久,勇恒无畏。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二、自然可依
你有没有想过,只依靠土地,我们便可自给自足。伐树为屋为车,养羊为食为伴,用植物的汁液在自制的动物皮纸张记录天气和花草.....在蓝雾弥漫、交错山影间封闭生活的羊婆婆,向这个时代的人们温柔地提醒着自然的可敬。不得不说《冷山》是一本很好的博物书籍,对植株、动物、食物详致有趣的描绘让人满足,同时令人叹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如此紧密。自然也让人呼吸。在重伤目光局限于战地医院小小窗户外一成不变景象的时光,是随手拿的《旅行笔记》让因曼暂忘战争的血腥,在巴特拉姆对山川峭壁、野生生命“不容歇气”的描述中得到松弛。鸽子河、小东岔河、索莱尔山谷、深谷、火烧梁......思绪漫游回冷山和它所有的山脊、山坳、溪流,安恬的景色不时驱走因曼内心最深的恐惧。没有战争创伤的我们,日常中也有工作、学习的疲累,亦或与他人的口角不快,虽不能想象被炮火残肢裹挟着的人的心理状态,但亲近自然后得到的那种整休与通畅是类似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奇妙。过去人逐水草而居,是物质离不开自然,而今它寄养着我们的精神。不仅是困顿后的调率,自然可以成为这什么都在变化的人间唯一不变对我们重要的存在。养一颗仙人球在阳台上,它就在那里,只属于你。每个季节固定地去拜访公园里的杨树,只会看到它有规律地成长和枯荣。自然是稳定的寄托。
“她相信自己将会在山脊上竖起两座高塔来标记太阳一年之中摆动的南北两端”。艾达正是通过随四季更迭有节律地生活,将日常事件融入到更强大的自然循环中,减轻了无常带来的苦痛,比如失去因曼。
可供给物质,可寄放精神,并且简单纯粹,《冷山》令我想到,这大约是这世上有人愿一心一意与自然为伍的原因。比如将自己完全交付于自然的梭罗,“我喜欢给我的生命留有更多的空间”。隐居于瓦尔登湖畔,他乐得逍遥自在,写下文字也并不是为了敬告读者,而是纯粹的记录。还有毕翠克丝·波特,终其一生,她把对自然的迷恋落实到具体而微的刻画记录上,那种境界,大约也是一种本能。
与自然为伍。在物欲横流的世间若想安然,需清心减欲。无论是超脱的一心一意还是从日常生活短暂抽离,能从自然中获得心安便是很好的。《冷山》是一部逐渐展开的壮丽画卷,涵凝着作者对美国南方风情的了解与眷恋,徐徐吹拂着自然的清安之风。
三、溯己心安
你是怎样的,不是怎样的,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自我、本我、超我于你又是怎样的概念呢?人在好好地面对世界之前,首先是坦然地面向了自己。
《冷山》读第二遍时,看到艾达参加查尔斯顿舞会那段,联想到后文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构写。书中,为了避免女儿落入俗流,父亲老门罗精心拣选定制礼裙的颜色,最后选中了紫罗兰色。舞会上的艾达果然光彩照人。舞毕,上楼梯,在转角瞥见对面的长铜镜里一抹紫色倩影,艾达都恍惚到是谁这么美。定睛一看原来是镜中的自己,才哂笑着莫非顾影自怜。后来,来到了冷山,其间战争爆发、父亲逝世、因曼赴战,自己被迫独自生存,因缺乏真实世界的生存本领,受尽了生活和精神的苦痛,才逐渐成长成熟。学会了干农活,学会了执枪打猎,学会了粗嗓子说话...... 在为田地做稻草人时,她将收藏起的以前只在舞会穿的丝质裙子套在草人身上,将曾经父亲为她从法国买的帽子戴在它头上。她突然觉得这些属于安逸生活的事物需要接受日晒雨淋,接受真实世界的洗礼,包括她自己。她的心通透了。为了生活,她卖掉了钢琴,但指尖仍在一切平板上模拟跳动;起早干农活,但仍在一天精疲力竭之后保持朗读小说的习惯。
褪下衬裙,扛起战枪。violet gown off, violent gun on. 是如电影版《冷山》里专属艾达的一段配乐,以孤零的钢琴声引入,到珠玉的竖琴和绵延的弦乐......是心由孤闭到打开。
大约每一个人都曾囿于自我构建的彼岸,慢慢学着趟过真实的河流,过渡到能接纳所有明丽和灰暗的此岸。
个体意识醒觉更明显的今天,人们也更易在自己的世界里划地为牢,固限自我。没有什么比认清真实的自己来的更安心。愿我们都能认清自己。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动荡岁月心安是最深的渴望。也许你会说,战争放大了人对安全感的需要。那么今天,我们的心需要什么呢?
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选择和难题。新媒体打开的世界里,物质和感情的欲望被持续扭曲喂大;交通的便捷打破社会界限,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不再是固有观念,出走总在酝酿之中......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在理性与现实的挣扎中我们难以分辨。
心为形所役吗?承认吧,人间的此心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颠沛流离。在各种价值观念甚嚣尘上的当下,《冷山》 却是沉郁流淌的溪流,润泽柔软我们的心壁,牵引内心对安宁最诚实的需要。
“旧菊花安全/旧枣花安全/扪摸过的一切/都很安全/地震时天空很安全/伴侣很安全/喝醉时酒杯很安全/心很安全”。
爱人、自然与本我,是永恒的归处。《冷山》所追寻的心安,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过时。
归去来兮。寒山有径可通。
冷山之境,愿你我安步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