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一文,有句话几乎每个文艺青年遇人便都要深情地吟读一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什么是苟且?什么是诗?我想,苟且无非是现实中那些无奈与丑陋,而诗,代表着我们所追求的美好,是我们心灵的深处。生活里的苟且常在,生活里的诗也同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诗,有诗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生活。
每个人从出生到老去,一生漫长?不,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像那一闪而逝的流星,只留下瞬间的光芒。短暂的生命,却无时无刻不有着现实中的无奈与黯淡,倘若用一生理性的、功利的追求现实的需求,那么终究会缺少点美好。生活里有诗,才能给忙碌黯淡的现实增添点色彩,那就叫诗意的生活。而“诗意”,是人们对自我与世界的本原性的直观体验,是对世界性的整体感悟。我们人存在于世界中,世界是我们人存在的世界,这就是人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理性、技术、功利等文明活动,不断将人从整体世界中分离、抽象出来,使我们存在的本真状态被遮蔽了,而诗意的生活就是让本真的状态敞开,让我们重新体会到在世界中存在的整体感。诗意蕴含的是人与世界最原始的统一性,回归到最原始的世界的状态,体会诗意。
生活离不开诗,那我们如何诗意生活于世界中?人有理性和感性,我们理性的生活在社会中,久而久之感知的世界是枯燥无味的现实,黯淡无光,压抑机械。试着用感性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意外的发现人的情感到底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的,周遭的一切都由灰涩变得美丽。用王夫之的话说,诗意是感兴的产物,在本质上,诗意就是感兴。感兴,感物寄兴之意,人们通过感物寄兴,真正回归诗意的生活,及善于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周遭世界,让情感丰富,追求生活的美好。
我们说,生活要过得像诗一样,追求美好,但又不能逃离现实的苟且。现实的苟且永远伴在我们身边,远离便如同脱离社会,远离文明,无法生存。追求有诗意的生活前提便是要处理好眼前的苟且生存下来,无法生存,何来的生活?生存不易,请让生活里有诗,生命方才有意思。
生活与诗不离不弃,面对眼前堆积如山的琐事,依然要让自己的心保持着奔向远方与美好的悸动,让心灵深处依旧色彩艳丽,生活无诗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