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脑中有无数个念头在叫嚣,一想要落笔把它们印在纸上,它们就光速逃离了。
我懊恼自己不能轻松地捉住这些一闪而过的思维碎片,用它们拼凑出一篇完整的文字。
仿佛每年四月底松花江上赶冰排,大块碎裂的冰块随江水翻腾着滚滚而去,岸边追着冰流跑的人,只能捡拾起那么一片结着冰花晶莹剔透的冰凌。
然而不多时,它便也化了,太阳一照,只有指尖尚存的凉意能为它的存在佐证,但是再想寻一片一样的,却不能了。
最近因为参加21天日更打卡,工作闲暇我便不再写钢笔字,而是静坐着发散思维。一个星期下来,我却发现我的思维太散了,我在把它们整合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为了让自己能有个正确的写作思路,我关注了几位简书上专写写作干货文的大牛,把他们的往期文章一篇篇翻将下来,大概的总结了一点,即写作与阅读相伴相生。
写不出来吗?那就去读书,大量的刷书,让文字累积发生质变,之后形成一个框架,把脑子里杂而无序的思想变成能流利叙述的语言,老话不是说了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大牛们的建议是先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
但是我沮丧地发现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是擅长的。我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似乎与写作完全沾不上关系,我的兴趣爱好也大多泛而不精,最能抓人眼球的爆文类型,每一个都在我熟悉的生活之外。
我亟需一个过来人为我引一条明路,让在写作门外徘徊了许久的我,能借一把力,推开第一道大门。
我在众多写给新手小白的书里挑了一本娜塔丽.戈德堡的写出我心。前面几章看下来,我发现书中所提到的新人遇到的每一种问题我都有。
刻意回避负面情绪,害怕写出的东西太过消极阴暗,极力想要展现最好的一面给大家,却忽略了写作的初衷是遵从本心。
写作有时太过刻意,坐在桌前大脑一片空白,那不过是内心创作的土地太过贫瘠,还不能滋养出艳丽的花朵。
我需要改变自己目前陷入的困境,尽可能自然的表达内心,通过不断地练习积累,让写作变成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书中对不知如何找素材也做了非常棒的指导,就是回忆细节。不要赶时间,甚至可以按着一天的生活作息一件件地去回忆。
回忆能帮我们把细节清晰化。比如我早起上班,每天都是一样重复,感觉并无不同。但是细细地回忆时发现了许多细节,只是被自己忽略了。
举个例子,我想起早上出门,瞧见楼门口的葡萄架上,一串串葡萄挤挤攘攘结的煞是热闹,葡萄粒已有花生米大,多看两眼便觉口舌生津,牙酸唇涩。
这一定比早上出门发现葡萄藤已经结果了生动许多。
先从细节描写开始做素材积累,然后再把一个个细节承前启后联结成篇,笔者还透露了一个百试不爽的妙招,写不下去的时候,用 我记得 这三字开头,另起一段。虽带了些调侃,但是细想的确很实用。
不为了打卡写作,不为了凑字数写作,不为了写作而写作,放下功利心,方得大自在。我正努力地把写作的大门推开一道缝,期待自己早一点跨进门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