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有人或许会说了,元宵节应该是做元宵才应景,话是不错,可你几时见过自己在家做元宵的?这正月十五吃的元宵,还不都是人家做好的?所以,还是包饺子吧!
饺子据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最初的名字叫“娇耳”,后来又有了扁食、交子、水饺等称呼。在我们这儿,饺子又被叫做“包子”,为了不混为一谈,真正的包子就被冠以“菜包子”。
尽管两者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实区别蛮大的,从外观上看,一个大一个小;从吃法上说,一个蒸一个煮。这种一名两物的叫法,在当地尚可,到了外地,就尴尬了。
有一次我到外地学习,去一家名叫“东北大馅”的饺子馆吃饭,推门进去,老板热情洋溢,笑容可掬,殷勤的招呼我坐下,问“兄弟吃点哈?”,我随口答道“给我下半斤包子!”,可他没有动,反而一脸警惕的看着我,那眼神分明是在说“干哈啊兄弟!跑俺们这水饺店要包子吃,砸场子咋滴?”
我看情形不对,赶紧解释“我说的包子就是饺子,用水煮的那种!”,店老板脸上的肌肉这才松弛下来,我也暗自长吁一口气,心道,方言误人!差点惹出一场麻烦!
我是在母亲的“逼迫”下,学会包饺子的。刚学包的时候,捏出来的任谁见了,也不会和饺子联系到一起,只算一个个裹着馅的面疙瘩,而且一旦下水,不消一个开锅,就会变成“菜汤”!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如今包出的饺子也像模像样了,同时也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个饺子我都要捏三遍,以此保证饺子在水里不会“开心一笑”!
俗话说“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饺子的好吃与否,关键在于拌馅。我们家包饺子一般都是三样馅,豆腐馅儿、韭菜鸡蛋馅、肉馅儿,这不,今天依然如此。
包饺子其实挺麻烦的,和面、拌馅、擀皮、包捏、烧水,一通忙活,确实有些让人手忙脚乱。不过也有不嫌麻烦的,比如说我老婆,她爱吃水饺,而且只吃刚煮出来的饺子。为了达到她的这个要求,她从来不怕麻烦,经常“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动手包,到动嘴吃,至多半个钟头,我非常欣赏她这个利索劲儿,并幻想她能把这种精神发挥到其他家务上,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擀皮我不拿手,总觉这活儿的技术含量过高,既要中间厚四周薄,又要擀的圆圆满满,我是决计做不到的。不过我的邻居老纪大哥常说,他在部队时,能左右开弓,同时擀出两张饺子皮,每次听他讲起这段儿,我都会想到武侠小说里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绝学,立马对他肃然起敬!
我们家吃饺子有三种吃法,闺女喜欢“汤吃”,煮好的饺子盛到碗里,舀上几勺饺子汤,原汤化原食嘛,洒上香菜末,胡椒粉,辣椒面,滴上酱油,香油,尤其是冬天吃上这么一碗,保管一头大汗,浑身没有了一丝儿寒气;
老婆爱吃刚捞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就着蒜瓣儿,一边吹一边吃,绝不等饺子凉了,据她说,不烫嘴的饺子吃着没有新鲜感;
我则喜欢把隔夜的饺子煎了来吃,火要文火,油温适中,切不可将饺子在油锅里一滚了事,要面面俱到,要不厌其烦,如此,煎出的饺子方能黄澄澄,油汪汪,咬一口,外酥里嫩,香!
有人还喜欢就着饺子喝酒,并美其名曰“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一个饺子一口酒,两盘饺子吃完,半斤酒也下了肚,酒足饭饱,当真惬意的很!
但不管是哪种吃法,都不能忘记一件重要的事儿,蘸醋!!我始终认为,吃饺子不蘸醋,相当于喝咖啡不加伴侣,是白璧微瑕,是美中不足!
饺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只是一种美食,更多的是饺子承载着许多情感。它有着家的味道,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用包饺子的形式来庆贺,在外的游子更是会通过包饺子来寄托对家的思念。
饺子不仅是一种节日食品,它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过生日而言,按常理应该是吃“长寿面”,外地如何不敢妄言,在我们这里却少有吃面这个习俗,大多是吃顿饺子来庆祝生日。
絮絮叨叨,说了一通饺子,我家的饺子也包好了。今天元宵节,是要赏灯的,趁饺子下锅这空,来欣赏一下我们这儿的“灯光秀”吧!
【木木闲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