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用?”这是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都要考虑的问题,的确读书很难在当下找到“及时反馈”,因为无法与当下的生活成功“对标”,很多人放弃了读书。那些读书的人不乏一些“苦苦支撑”的朋友,或者一些相对思考多一点的朋友,这些人大多像李笑来老师讲的那样放眼“长期”,当下学到的东西在未来总有用到的时候,这样也就更有动力了。
今天给你讲讲万维刚老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他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个概念,分别是:“食物链”,“智识链”,和“幸福链”。
1、食物链
所谓的食物链就是指你所掌控的资源,当然资源掌控越多你的地位越高,但是这个往往是不可控的,因为它会受制于各种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出身,时代变迁等等,就像当年的柯达相机和诺基亚那样,曾经何等辉煌?当数码相机和苹果崛起之时一切荡然无存。
2、智识链
所谓智识链就是你的“三观”,也就是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变现,但会对你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幸福链
所谓幸福链就是那种追求“平淡的幸福”,既不追求物质也不追求见识,只要看看电视,了解一下八卦就好,其他的跟我“没有关系”。
在万维刚老师看来人生有好几个维度,我们最应该追求的是“智识”,而且“精英”的本质在于“智识”水平的高低。
原因很简单:
首先,智识可控,智识水平的高低通常与读书多少是呈正比的,而且相对于食物链来讲,它的门槛更低,提升也更容易。最主要的是智识水平与食物链是高度相关的,那些精英阶层相交于普通人,更相信规则、更能跟陌生人合作、更善于理解抽象概念,更愿意探索未知,更能承担风险,而这类人往往处在“食物链”的上层。
其次,当你的智识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时,你也就能拥有“精英”所掌握的真正“决策”能力,也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未知和对错不明的的事情,比如“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或者纠结了不知所少年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
就像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所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你的脑海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能维持正常的行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