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书的时候,看到厚厚的两本,瞬间有点“犯难”。读书或者看剧大抵如此,越薄的书,越短的剧,一遍一遍看,誓要读出其中“真味”。而越是篇幅很长的书,可能反而没细细阅读和品位的可能性。例如,大部分人对《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进行阅读的时候比较慢,做做笔记,思考一下故事脉络和人物。可到了《战争与和平》,就可能翻阅的比较快,只注重故事的演进过程了。
作者写什么?读者读什么?很喜欢作者写的那段话,喜欢胡歌霍建华,大部分8090甚至00,有几个没看过《仙剑3》电视剧呢?作为电视剧的成功,与作为小说的成功,还是有区别的。小说展示的世界,应该是“人物——情节——环境 ”。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物。《神隐》的人物是阿音,她到底有这怎么样的故事?寻寻觅觅二十七世的她,渴望在路途上重逢着谁?故事开头人物的设定非常有悬念,但是中间太多人物出场,过于走马灯。前十章看下来,总体感觉主线人物不够突出。再到第二十五、六章才算得一个男女的相逢,中间杂七杂八的横斜溢出太多,一定程度削弱了故事的可读性。至于男女共同的经历部分,相识、相知、相爱的部分也没有较强的展现。这样的话,故事冲突性不够,将来如果作品影视化,可能需要大篇幅的修改。近年火爆的《庆余年》就很好的贯彻了人物主线,以某个人物为主线,人物视角和人物经历才能实现“形散而神不散”的故事架构,才能讲述好以人物为中心而展开的一个个故事。虽然《神隐》算是女强文,但是人物描写上还是没有能够突出男女主角的人物特征。相对于目前已经改编成影视剧的《三生三世十里挑花》、《宸汐缘》,还是有一定需要提升的空间。私以为在人设方面,男主应该深情强大,女主也应该有种并驾齐驱的气概更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
关于反派的设定问题。很多小说中的反派容易陷入逻辑障碍,难以“自洽”。对于华默华姝父女的设定,一定程度有类似碧瑶父女的意思,特别最后华默功亏一篑的关键居然在于华姝在关键时刻的“倒戈一击”。个人认为,反派的设定不要模式化,如果是我的话,估计会设定华姝当反派,可能更具有戏剧冲击力。
总体而言,《神隐》是一部玄幻仙侠女强文,故事结构庞杂,涉及人物众多,想来作者为每个人物也费了不少“心思”。如果再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完善,让人物更丰满,让情节冲突更强烈,相信会是一部比较适合影视化的作品。